重庆石柱:科技创新让莼菜田变聚宝盆

2018-12-20 13:43:27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雍黎

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万胜坝社区莼菜基地,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莼菜田,莼菜叶铺在水面上,藏在水下两三厘米的莼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金苗苗”,莼菜田变为了“聚宝盆”。这样的变化是当地通过引进科技资源发展而起的。

莼菜种植基地

科技助力解决种植难题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口感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有“水中人参、植物胎盘”的美称。莼菜对生长环境特别是水质的要求极为苛刻,国内仅有太湖流域、湖北、重庆有少量种植,万胜坝社区正处于重庆莼菜种植区域的核心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莼菜,但因缺乏技术、品种老化等原因经济效益差,种植面积不大。

为解决莼菜种植的技术难题,万胜坝社区在石柱县科委的帮助下,引进“三区”科技人才、重庆市莼菜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西南大学刘朝贵副教授的莼菜创新团队,负责指导村民莼菜种植技术。

莼菜很娇贵,不能打农药,不能施化肥,但莼菜田是野草最喜欢的地方。怎么清除杂草呢?经过专家“会诊”,在每亩莼菜田放养10-15条体重1斤左右的草鱼,草鱼成了莼菜田的“除草工”,既解决了杂草的问题,也让莼菜的品质更好。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先后实施了莼菜智慧农业基地建设、莼菜提纯复壮和丰产技术研究、莼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莼菜田养鱼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指导300多场次,使莼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多亩增加到1300亩,从亩产不到600公斤增长到1000公斤。

石柱莼菜

合作创新农民变股东

莼菜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但莼菜仅作为蔬菜食用,产品附加值低,每亩收益4000元左右(2013年),效益并不高。该如何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万胜坝社区引进重庆潘婆婆莼菜科技有限公司到莫家坳建设生产基地,开发莼菜深加工产品。

四年来,重庆潘婆婆莼菜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建立联合实验室3个,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100多万元,开发莼菜美容产品、保健品、饮品等20多个,注册商标37个,获得专利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开发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2个,公司也被认定重庆市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潘婆婆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莼菜种植户带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公司保底价收购莼菜,年底合作社给种植户股金分红。2017年,公司销售收入1700万元,合作社分红30多万元,莼菜种植户实现每亩收益1.2万元。

农旅融合莼菜田变聚宝盆

千亩莼菜田犹如粒粒珍珠散落在“冷-黄”公路沿线和太阳湖畔,青山、绿水、莼菜田、土家民居构成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也让毗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最大的湖泊和核心景区的万胜坝社区,有了发展旅游的基础。

万胜坝社区“冷-黄”路沿线农家乐。

万胜坝社区支部书记侯国燕介绍,万胜坝社区引进科技资源壮大莼菜产业,实施莼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在辖区内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建成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出口黄连质量安全示范区,2017年实现农业收入0.11亿元、旅游收入0.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5850元,成功入选农业部“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的现代新村。

村民足不出村创业致富,整村实现脱贫,莼菜田真正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
深圳:超充站数量超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