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梨树村: “干”字为先  花果山下的创新路

2018-12-20 13:48:14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郝晓明

10月,北方最美的季节。丹东大梨树村,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让这个 有着“中国美丽乡村”和“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的“东北第一村”热闹非凡。

山上,瓜果梨桃,万亩果园透着芬芳;山下,仿古建筑和满族风情的特色街区让人流连忘返。依山而建的现代别墅取代了低矮破旧的小平房,荒山野岭早已开发成为果树种植示范基地,北方难觅的珍稀花卉、水果、蔬菜在这里生根发芽,也为这个村子标注上科技创新的符号。

作为东北唯一一家全国科技示范村,这个远离市区、自然资源匮乏的小村落,创瓣发展令人啧啧称奇。


苦干:开荒山、种果树、引新品

一个“干”字,透出大梨树村发展的主线。 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大梨树村以“干”字当头,秉持“苦干、实干加巧干”精神,生活从温饱到富裕,从靠天吃饭发展走到科技支撑,山村的巨变和敢为人先的探索,跃然眼前。

40年前,大梨树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今天,这个数字是当年的200多倍,村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之路。

大梨树,以梨树闻名,但这个“梨”并未带给他们太多的利润。此前,村里种植的传统品种产量低、口感差,随着水果市场的丰富,他们的在梨市场中的份额也逐渐萎缩。

经过几轮的换代升级,山上的万亩果园已成功嫁接了圆黄梨树1700株,引进山东红蜜桃2000多株,高接芽变大桃、秋山桃900株,新栽毛沾梨苗5380株,年水果产量达到110万斤,成为名符其实的水果之乡。

“城里人有的咱村里人都有,城里没有的咱也有,用咱村人的话说,大梨树的小伙找对象不愁,姑娘不愿往外嫁!”。走在路上,与村里人随意聊上几句,时时感到他们的自豪和自信。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是大梨树村改造前的真实写造。群山虽环绕,但灌木丛生,少见林果树木,2.8万亩山地有一多半被改造成蚕场,蚕场沙化还直接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种情况下,大梨树村提出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入手,发动村民开展修山治水、退耕还林、围水造景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1989年,大梨树村开始了以“修梯田、栽果树”为主题的“绕山转”工程,千人大会战随即展开。“过去是靠山吃山,现在是养山富民。”大梨树村的原住民王运志说,他不仅在村委会任职,同时还负责大梨树村科技工作。早些年,他也曾抗着锄头和当地村民一样,天一亮就上山开荒种树。

如今,山上的一层层梯田记载下当年“大会战”的成果和“苦干”的劲头。30年来的接力改造,荒山野岭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和现代农业观光景点。


巧干:学技术、抓特色、谋长远

葡萄曾是大梨树的特色产品之一。做为特色旅游产业的依托,村里先后引进了巨丰、玫瑰、醉金香、夕阳红等优质葡萄6、9万株,形成了平地葡萄城。同时,还间种了草莓、小柿子、树莓等各类小浆果,成为丹东地区最大的特色葡萄采摘园。然而,销量看好、游人增加,并未让他们的“歇歇脚”。

“经过村集体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再投入1000多万元奖金,再建设50栋现代化的樱桃大棚,让东北的’半年闲’变为’全年忙’”。”说起新品种引育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大梨树村村委会书记毛正新侃侃而谈。”接地气“的发展目标让这个村的发展始终踏踏实实:仅樱桃种植一项,村里就投入3000多万元,预计3年左右收回成本。

当树枝还挂有果实时,新建的50栋大棚里的2000多棵大樱桃树已经开始提前“猫冬”。“白天晚上给这些大棚’盖被子’,这是为了让它们能在春节期前上市,所以采取了提前冬眠法。”村里果树种植的“土专家”、大梨树村党委副书记王运志说。

樱桃好吃树难栽。诱人的大樱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让它到“新家”落户还需精心呵护。 “去年引进的樱桃树已经栽种成功,结下的樱桃卖了几十万元,今年的产量和收益都会翻番,明年每棵树的产量预计达到50斤以上。”算起投入产出比,项目负责人王运志信心满满。

修剪、管理、测土配方,为了把大樱桃树的新品种引进村里,他们数次赴大连、青岛等地学习当地的栽培技术,试种新品种。

“再加上另外一个暖棚的1500棵樱桃树和陆地的600多棵大樱桃树,游人就可以从春节到入夏不间断的采摘,再加上那边2500多棵新引进的樱桃树幼苗,”大梨树村副书记、大梨树村生态旅游公司总经理温红娟说,“再加上那边原有的66.67公顷暖棚和裸地蓝莓,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加2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一连串的“加”,道出的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和举措。花果山、药王谷、萄萄园、樱桃园、七彩田园……科技示范村的生态农业,如同一幅展开的画卷,书写着这个山村以科技为引领的生态农业之路。

实干:请专家、聚资源、话创新

七彩田园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的一部分,占地约1.2公顷、拥有200多种新奇特作物,南果北种的奇花异果,拇指粗细的西瓜、飞碟形状的飞碟瓜、柿子和茄子长在一棵植株上……

防水防火、自动控温、土壤改良,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品种引进、栽培指导到日常管理、员工培训,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全部由中国农业大学的管理团队和科研团队负责。现如今,这里已成为农大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也成为大梨树村的科技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展览展示的热门景点。历时三年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让这里的农业与众不同。


中药材北五味子是大梨树村的传统特色产业,也是全国最大的北五味子产业园和全国最大的五味子交易集散地,能够发展成为全国“老大”,与村里重视科技密不可分。

“最初,是村民从山上采回野生北五味子在自家院子驯化成功,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村委会得各后就到村民家调研,并带领村民栽植了5000亩,相继解决了施肥、充种、育苗等难题。” 凤城市科技局局长肖福良介绍,村里的技术带头人在产业发展初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随着产业规模的壮大,自已再给自已“把脉”,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这时省里及时派出了科技特派员。

承担着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驻凤城小浆果产业科技特派团任务的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相关专家,长期服务于大梨树村北五味子的产业发展,不断改进田间管理技术,提高五味子、蓝莓的产量和品质,解决果类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市科技局也先后联系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前来指导,促进园区技术成果转化,增加果类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2017年,大梨树村集体固定资产超5亿元,社会总产值15.5亿元,村可支配财力2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2万。

盘山而上,群山之巅,一座高达9.9米的“干”字碑十分亮眼,这个字伴随过他们的峥嵘岁月,也见证着大梨树村的创新发展之路。(完)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
广州发出全国首张城中村改造项目房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