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坡上的“科学馆”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坑镇赤牛坬村印象记

2018-12-20 13:51:16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史俊斌

冬月天,陕北黄河岸边保持零下20多度的低温,寒流频频肆虐,西北风呼呼啦啦,却挡不住乡村游黄土版的“赤牛坬热”?就在当下,晋陕蒙宁毗邻周边地区乃至西安和太原的游客,都纷纷选择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拖家带口来到这里“寻根”与“穿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每年的陕北榆林过大年主题活动吸引着一大批海内外游客,隆冬来了春天也就不远咯,佳县赤牛坬村最陕北。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说起陕北榆林市佳县就有讲不完的故事,那里是中国红枣之乡,是颂歌《东方红》的故乡,那里有道教名山——白云山,那里还是毛主席和中央红军转战陕北时居住了整整100天的地方。

动听故事讲完,现实中的佳县永远处于秦晋黄河峡谷西岸低矮土石山区,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大部分农民住的还是土窑洞,吃的还是集雨水,这里因此被称为“不适合生存的地方”。

赤牛坬村是佳县黄河岸边一个非常具有有代表性的平凡小山村,曾经长期距离县城上百里地,没有一点自然资源禀赋,文化历史遗存等常规比较优势严重欠缺,这里普通的甚至连赤牛坬村民们自己也找不到发展的自信而纷纷举家外迁或者外出打工。全村260户、近千名总人口当中,曾在村留守常住过夜居住的孤寡老幼、病弱智残者也不足百人,即将濒临消失倒闭。

一个建在山村里的科学馆

“一只蚂蚁很普通,一万只、一百万只蚂蚁群集结起来那可不能小视!” 赤牛坬村籍返乡干部、原榆林市人大副主任、市城建局长高永东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城镇化依然是发展趋势,大部分传统村落衰败不可逆转,可总会有个别村子会保留,我们从哪里来?那些破旧而随手丢弃的臭鞋、酒瓶以及旧物件和旧家具,件件都不起眼,但把它们大规模集结起来,其意义和价值并不比故宫逊色!”

自古以来,为什么黄河边上的后生们个个水性顶呱呱,横渡黄河人人不在话下?孑身一人走西口、过黄河,陕北汉子随身携带的盘缠或者金银财宝怎么办?普通农家没铁没铜,用柳条编织的油桶为什么轻巧还不漏?传统的三十六行都有哪些?走进赤牛坬村建成开放三年多的黄土民俗科学博览园,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们数千年的生存轨迹和密码全部答案全在其中,一览无余,妙趣横生,回味悠长。

走进赤牛坬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上百孔窑洞组成的层窑叠院式“窑洞布达拉宫”,更加引人入胜的是另一头被誉为“黄土文明基因库”的民俗科学博览园,这里收集的都是黄土高原民间并不起眼的老旧物件,以量多品丰而引人入胜,集历史、人文、民俗民风、为一体,里面分门别类地展出了艰苦年代,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大量用品、用具。设有民俗文化博览室、农耕文化博览室、灯展室、工匠器械室、度量衡室、红枣博览室、传统饮食博览馆、五谷杂粮馆、婚丧嫁娶展览馆和服装鞋帽馆10个展馆。各展馆共陈列各类民俗物品5000多件,有纺线车、土布衣、犁杖、旧木桶、打火器等,这些曾在农村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生产、生活用具,现在非常罕见。其中主要有农耕用具1500多件、生活用具2100多件、其他实物900多件、各类红枣样品200多种。其鞋室内收藏着不同时代的各类布鞋13000多双,鞋墙堪称中国之最,鞋花造型别具匠心。其“酒鬼俱乐部”珍藏着不同时期、各地大小酒厂造型各异的酒瓶3万多个,而且还大部分有酒,规模叫板吉尼斯世界纪录。整个园内展品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观赏价值,是黄土高原劳苦大众勤劳、朴实、善良的最好见证 。山东游客冯先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赤牛坬,仿佛在时空穿越,既欣赏了黄土农耕文明,又对先辈们过去的艰难生活感同身受,让这一代青年人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花了50元门票还吃了一顿特色鲜明的红枣宴,值!”

高高山上一头牛

陕西的大牌景区闻名世界,但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陕西的大牌乡村游火爆全国,却格调基本是“小吃”独行,赤牛坬村委会主任高喜伟向科技日报记者分享了其发展乡村游的实践与体会,即通过实景演出“活化”记忆,“物化”民俗,“普化”科学。

特色炖羊肉、红枣宴和杂粮养生食谱是赤牛坬村呈献给广大游客的美味大餐。除此之外,这里以黄土高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的《高高山上一头牛》和《又是一年春满园》等乡村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让村民变演员,村台变舞台,农具变道具,男女老少齐参阵。参与演员全部为本村村民,约120余人,最大年龄80多岁,最小年龄只有6岁。这些实景演出中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过去,他们的从前,多点布局,纵横连缀,犹如一幅大笔泼墨的民俗画卷,高亢激越的劳动号子,凄美纯真的男女爱情,敢天动地的祭祀活动;如泣如诉的天籁之音,大开大合、大俗大雅、真切感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于是山峁峁上,圪梁梁上,山沟沟里,站满了游人,挤跑了常客。近三年来,来此村的游客累计突破20万人次,村集体年纯收入也超过50万元。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 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大山深处赤牛孤人民基本的生活状态。这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贪黑,默默耕耘,播撒着春天的希望,营造着夏日的绚烂,收获着秋天的果实,储藏着冬日的温馨。

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民俗,期待已久留在且舌尖上的记忆,还有那原生态的实景表演,这些都是游客们蜂拥而至的内生动力。如今,赤牛坬村已经成为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正在冲刺国家4A景区,创建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春赏枣花美,夏乘枣树荫,秋品油枣香,冬踏枣林雪”中共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赤牛坬的崛起再次印证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生存智慧,佳县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人民在脱贫摘帽中努力实现科学致富奔小康。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嘉悦
全市首创!北京海淀区开通医药产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