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种害虫长途迁飞 院士呼吁“监打一体化”联网联治

2018-03-19 16:55:1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晔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南京3月19日电(记者张晔)“去年6月粘虫高发时,一盏探照灯一个晚上可以捕获一万只,整个华北向东北迁飞的粘虫超过1000万只。”19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的第四十期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培训班上,迁飞性害虫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康振生等专家呼吁,应建立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从化学防控向绿色防控转变。

近年来,迁飞性害虫频繁暴发。2008年草地螟突袭北京,2012年华北、东北地区三代粘虫大发生,2013年二代粘虫在华北地区突然大暴发。据统计,我国2013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年增长了21%。

与本地害虫相比,迁飞性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更大,监测预警难度更高。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书记吴益东表示,如果天公作美,害虫乘风而行,一夜之间就可以迁移几百公里。传统的害虫监测依靠人力进行,效率低、准确度差,应采用智能化无人值守的监测网络,运用昆虫雷达进行实时监测。

“要实现农药零增长与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测报最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认为,我国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过度依赖化学用药,应当破除防虫就是打药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害虫发生规律。

吴孔明院士团队在我国渤海、南海设立了两个昆虫迁飞观测站,根据十多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至少有26科106种害虫在我们的头顶上大范围的迁飞,比如东南亚的稻飞虱每年四月入境,一路北上直达东北,到秋季再返回;华北平原的棉铃虫蛹,一路啃食小麦、花生、玉米向北迁飞;还有俄罗斯的草地螟、哈萨克斯坦的蝗虫也会跨境旅行。

“一只成虫至少繁殖10倍后代。”吴孔明建议,迁飞害虫的防治目标应从幼虫转向成虫,根据害虫迁飞规律在全国划定若干重点地区,如与邻国接壤的边境地带、华中与华北过渡地带、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迁飞虫源地与降落地等,建立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从而减少虫源地的起飞数量、封锁重要迁飞过境通道、控制中途降落再起飞种群、消灭迁入区降落定居成虫。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滕继濮
全市首创!北京海淀区开通医药产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