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隐形翅膀”振臂中国全球化新进程

2018-05-21 18:26:41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华凌

5月20日,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来自中外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从技术创新、吸引海外人才、“一带一路”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今后应对全球化新进程的挑战及策略。

加大企业创新力度达国际水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传统实业到新经济、新零售,中国企业如何借助科技“隐形翅膀”应对新阶段全球化进程的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很重要的是关于技术问题,给我国制造业比较大的启示是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形成自身特色技术。对企业来讲,要积极为全球化和贸易平衡做出自身努力。从前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将来我们可向全世界投资建立工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提出。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蔡瑞德认为,中美之间一定要有互惠的可能性,比如中国公司会来美国投资制造,也希望美国公司有一样的机会来中国,达到一定的平衡,减少摩擦。

复星全球合伙人钱建农说,中国企业在面临未来越来越多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下,要做强自己,使自己的企业全球化,达到国际水准;二是广泛参与多边贸易体系以避免局部风险。与国外企业合作时,一方面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有开放和合作的态度。

“现在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各种技术融合有很大突破,也许20年后有一天能源、水、食品等有关衣食住行的资源都会免费,那时将不存在什么竞争?而科技对迅速拐到这个点上将尤其关键。最近我国政府大力支持香港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由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将发挥香港天然优势,迸发更多创新成果。”香港洪氏集团董事会副主席洪明基表示。

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充满契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中国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对于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苏格提出,“一带一路”不光是经济性计划,还需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五通”和经济走廊形成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有些国家对其有疑虑,这就需要对接、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局面。“一带一路”将有望使中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现在有的沿线国家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一带一路”国家,也就是基于国与国之间目标的一致性才将会有所发展。“一带一路”不单是基础设施的投资或建设,更主要的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往、民间文化交流。因此,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都会有很多契机。”复星全球合伙人钱建农说。

对此,蔡瑞德表示,美国商会要和中国商会合作,鼓励美国的公司加入到“一带一路”的项目之中。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丁一凡指出,我们需要加大对“一带一路”走出去过程中做得较好的案例研究,特别是对当地经济增长、就业有贡献的成功投资和项目。如果研究的成功典范越来越多的话,说明这个项目的可靠性,中国版全球化会在理论上成为一种典型。

推动人本全球化增强竞争力

“若把全球化分为像货物、资本、技术等要素变化,其实最终是一个“人”的流动,所以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全球化,是我们对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个判断和正在研究的话题。”中国与全球化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说。

那么,中国如何推动人本全球化,以增强自身竞争力?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答道,要充分考虑利用好归国留学生,每年从海外回来近50万留学生中,大概本科10%、博士10%,而实际上其余80%仅留学一两年时间,并未真正从国外获得技术,不是所说的优质人力资本,所以还要花大力气吸引一些优秀人才。另外,要着眼于外国的专家、留学生。在人力资本全球化过程中,人才大战不要搞“内战”,要放眼全球方可吸引更为优秀人才,同时主要发力者是企业而非政府。

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王天鹏提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归结于人才竞争。以前我们较多主要服务于500强企业,但是最近5年-10年,国内民营企业、央企、国企发展迅猛,所以现在客户结构变成跨国公司占50%-60%,其余都是民营企业和国内优秀企业。

侨外集团董事长丁颖说,如果中国想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来,最重要的是要开放,构建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首先在政府层面有很大政策提升空间,趋于国际化,包括给予外国人来华工作及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

新宽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关新认为,中国现在是个创新大国,但很多创新都是商业模式,技术上的不多;创业方面的技术含量也还不够,而全世界投入资源最多的就是技术,只是很多这些技术还进不到中国,所以我们现在着重投资中外联合技术创新项目,即推动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与中国的人才对接。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马维维
深圳:超充站数量超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