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成活的新疆北鲵今被放归

2018-06-22 22:01:0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周渊 朱彤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博乐6月22日电(通讯员周渊 记者朱彤)萌萌的大眼睛,淘气的小眼神,见到人来,不停地用它那新长出来的粉嫩嫩的前肢,像是在奋力向上划水,又像是在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

小北鲵呆萌亮相。沈志君 摄

这些出生在人工环境下,被称为“北鲵”的39条小家伙,今天将会搬到大自然的新家。

6月22日,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纪晓伟说:“39粒卵全部孵化成为小北鲵,孵化率100%,目前长势良好,小北鲵已经长到黄豆芽一般大小了。今天,我们把首次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成活的39条小北鲵放归自然栖息地。”

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是目前新疆惟一现存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距今3.5亿年的孑遗物种,被称为珍贵的“活化石”,在脊椎动物系统演化的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

新疆北鲵在脊椎动物的演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研究小鲵科分类,系统演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因而,新疆北鲵是我国生物宝库中珍贵的物种资源。1998年,新疆北鲵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极危”,成为中国珍贵的种质资源,已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行列。

因抵御自然环境变化能力较差、自身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等原因,目前新疆北鲵野外种群数量仅存3000尾左右,分布在新疆温泉县海拔2100米至3200米的高山湖泊、山间小溪和沼泽湿地环境。

新疆北鲵寿命可达30多年,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卵孵化期为46天左右,卵及孵化温度为8℃至12.9℃之间。卵胶囊产在大石块下,每对卵胶囊卵粒数为60粒至98粒不等。

北鲵生活照

5月22日,一条新疆北鲵在在温泉县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自然产卵,产卵数为两个胶囊共39粒。这是国家“极危”物种新疆北鲵首次在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

研究新疆北鲵的专家称,新疆北鲵之所以能在该中心自然产卵一是因为供游客观赏的这尾北鲵正好处于产卵期,二是该中心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展览厅内的水温和室温,接近新疆北鲵自然栖息地环境,促进其排卵。这说明新疆北鲵能够在模拟自然栖息地的人工环境中生长繁育,为该物种人工繁育保护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我们每个月从北鲵保护区里面接回20余尾新疆北鲵,我们对它进行近距离观察,研究它的生活习性、生活的规律,以及它繁殖、发育的一些特征。”纪晓伟说,目前,这两粒在人工环境下自然产下的卵胶囊已经有39尾孵化成小北鲵,成活率达到100%。今天全部放归自然栖息地。这次人工环境下的自然产卵及孵化过程,给我们保护站留下了相当丰富的研究资料,对后续研究工作积累了经验。

北鲵卵孵化期间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冷媚
深圳:“全科医生疫苗处方”试点落地&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