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尚浓资政厅—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口暨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成立会议召开

2018-10-19 09:13:00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袁斐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14次提到人才,明确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018年10月17日,第六期尚浓资政厅之“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口”暨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成立会议在北京裕龙大酒店举行。本期活动由尚农智库光合新兴产业研究院、中国科技网、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尚智库、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机构的专家,地方政府、企业相关领导等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尚农智库专家部主任赵芝俊研究员主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雷明教授认为:围绕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在两大类:一是指“振”,聚集在一产,农业生产的人。二是指“兴”,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具体来说:全社会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核心为职业农民,农民是职业而非身份,从事涉农行业的人员皆为农民。超过80%的新农人聚焦在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所以在乡村人才方面实行供给侧,社会需要能驾驭市场的人才,是技术、生产、市场的复合性人才。制约乡村人才的因素:1、产业比较劣势,一产周期长不稳定;2、事业比较劣势,事业拓展空间比较狭小;3、生活比较劣势,生活单调;4、公共服务比较劣势,和城市有差距;5、机会比较劣势,选择性的机会比较少,比城市差;6、希望比较劣势,对生活的追求、远景,脆弱性比较强,乡愁是一种体验,但难以长时期维持。在机制平台建设方面:1、打造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彻底打破二元结构,将农民由身份变为职业;2、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3、技术支撑,可特派制度;4、志愿者制度,其他行业及离退休人员的技术、经验、管理优势,集聚到乡村;5、人才培育引进制度的完善,通过机制的建立,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着力点主要在于:深层改革,基本生产资料的制度安排;打造环境,推进全社会农民是职业而非身份的理念,人才的培育引进留住机制。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庞诗研究员认为:人才政策情况中,从扶贫、返乡创业、集体经济的情况来看,人才是最大的制约,人才的支撑远远不够,资本与技术的投入并不缺,更缺的是人。从数据支撑来看:1、乡村人才制约因素最大的一点是经济因素。人才流动,高校毕业生的选择,农民工的流动最主要还是看收入,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流动的走向;2、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事业的预期;乡愁情怀及理想。3、围绕个人发展和事业发展相关的因素,体制机制的因素,户籍、社保、医保、教育、职称制度等。4、医保、社保的问题,异地社保的问题,医疗的问题,乡村的医疗条件落后很多,从云南、安徽可以看到,贫困户90%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村里生病到县、市、省会城市治疗,大病几乎都要到省会看。5、下一代的问题,如果考虑生小孩,为了小孩的教育在家乡的县城买房子。6、人文环境,地方的文化环境非常重要,特别是交通条件落后的地方,访谈村干部(驻村,驻乡):年轻人来了乡村之后没有娱乐,只有打麻将、打游戏等活动。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改善这种情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吴敬学研究员认为:乡村振兴主要是人、钱、地的问题。地:三块地(宅基地、生产用地、工业用地)。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问题。例如:广东、深圳实行人才大战,东北实行振兴。人才振兴主要是人才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收入和回报?劳动生产率高,收入高,所得高,人才才能留住。人才要素流动是双向的,40年的流出,农几乎没有人才,未来还将继续流动,这是新型城镇化实现的必然。实行告老还乡制度,55-65岁之间的人才还能继续工作。发达国家农民平均年龄日本66岁,台湾65岁, 美国平均退休年龄67岁。未来农村还将减少,资源扩大,劳动生产率提高,收入提高。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陈宝峰教授认为:现在在农村干活的人基本是老百姓,能人、企业、专业合作社(外地进驻的、本地成长起来的、地方及乡镇干部华丽转身成立企业),农技人员等。乡村人才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考核之一。国家导向型政策(农技站有充足的经费、大学生创业经费扶持等);社会资本引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工商企业去到农村有一部分是冲着土地去及建设用地指标,现在基本无建设用地指标,农村村镇改造则有,吸引工商资本去,禁止买卖但可租赁)。例博鳌:环境非常好,对面是医疗改革示范区,准备建30多家医院,打造新农村,后因缺乏资金且融资难度大而作罢。无建设用地基本吸引不到社会资本。田园综合体投资巨大,资本更重要。所以资金加产业,才能解决人才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发学院周立教授认为:人才振兴一大规律:人往高处走,农民自己会做选作选择。两类人才:三治结合,德治、新乡贤、科技人才。三留住人才。四类人愿意下乡:衣锦还乡叶落归根的人才,经验丰富资源多,大学生下乡,村官选调生等;周间白领周末绿领(自己种地八年,并带领周围的人),连接农民和消费着;农民返乡,经调查第一代农民工七成以上愿意返乡,这一类人数最多。五大振兴相互勾连:产业振兴放在首位,产业人才有用武之地。

尚农智库专家服务部主任赵芝俊研究员认为:农村人才有点拔高,将城市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致使很多目标实现不了。农村需要的人才和城市需要的人才不同,农村人才有农村人才的标准,至少吃苦耐劳,有能力,有情结;农村人才也有层次之分,基础农业、电商等。人才的关键点在年轻人身上,我们把人才太笼统化着力点不好找。农村有哪些比较优势?如何构筑比较优势?农村需要哪些人才?都是急需寻找到的着力点。例如电商,需要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行使政府的职责,借助市场的力量。这即是学术型的课堂,又是在职农民实战性的课堂,理论上的历练和实战的经历。

光合新兴产业集团董事局秘书宋国防讲述了一些现实问题:乡村振兴牵扯面广,我们期望能有新意有突破,但是困难还是很多。农民不知道如何挣钱。人才匮乏,尤其是专业人才方面,反而在农村有很多土专家,他们没有学历,但有丰富的实际经验,也有熟练的技术,例如园艺的修剪等,但这些专家没有职称,没有资金支持。农业人才因农业出成果难导致基层技术人员上升难,上升渠道窄。农业基层人员后代教育问题、农村教育条件受限制、与城市差距太大、身份认同问题也制约了乡村人才的振兴。

尚农智库秘书长袁学国研究员认为:乡村人才振兴是指满足乡村建设的需要,并不是说只有住在农村才叫乡村人才。美国佛罗里达农业工人都住在城市,都是开着车到农田参加农业劳动。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引进人才,关键是建立发挥人才作用的平台和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要建立不用的平台和机制。当地的人才更重要,引进人才的目的是带动和培养当地人才。对于企业的技术人才来讲,他们缺乏的是社会的认可,要给优秀的人才行业交流的机会,要给予社会的尊重。政府应当对做出贡献的人才授予荣誉。

与会专家、地方政府和产业代表还就“谁是乡村建设者”“乡村人才振兴的制约因素”“乡村人才振兴的机制和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宋明霞主任、济南历城区农业局段振国局长以及多位企业家等参加了研讨。

最后由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主要发起人杨瑞峰同志做了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成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农业与生态产业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引领构建农业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新时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尚农智库秘书长袁学国同志被推选为北京农业生态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韩凤鸣
开发开放34周年,浦东正向“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