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城市病”我国地下综合管廊正恶补欠账
专家呼吁要用好装配式钢结构新技术

2018-10-19 17:42:4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何彩俪 张晔

治疗“城市病”我国地下综合管廊正恶补欠账

专家呼吁要用好装配式钢结构新技术

实习生 何彩俪 记者 张晔

街角的“蜘蛛网”、“吃人”的井盖、一遇暴雨就“看海”、合不上的马路“拉链”……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不断困扰着管理者和市民。10月19日,在40余家研究院和企业的见证下,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编制组在南京成立。专家借此呼吁,中国城市地下管廊落后发达国家百余年,在恶补欠账时,也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造价低、速度快、节能环保的装配式钢结构管廊,用新技术治好“城市病”。

近年来,由于部分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年久失修、铺设不当等,导致地陷、内涝、油气泄漏等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城市地下管线屡屡“闯祸”的今天,地下城市管廊工程逐渐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大展拳脚。发达国家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即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它能够将城市地下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直埋管线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截至2017年底,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开工长度已达4700公里,形成廊体2500多公里,仅江苏省就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0多公里,在建管廊150多公里,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投资200亿元,建成地下综合管廊300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时候,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大断面、大系统、总里程、总规模,造成建设成本高、资源浪费。同时,有的城市在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时,未能开展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工作,造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占用了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影响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城市远景发展。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童立元认为,传统的现浇工程现场浇筑,无法像预制工程那样有质量保证,同时现浇到工程下一步28天的等待期也延长了整体工期。

南京市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战福军说,近年来,中国在钢结构地下管廊技术上取得了不小成果,尤其是在结构设计、密封方式、防腐等方面拥有了原创性技术,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的地下管廊工程更是优势明显,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不仅具有造价低、速度快、节能环保、装配化施工等优势,还能化解我国当前钢铁的过剩产能。

童立元也提到,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它还需在抗震性能、漏水问题、施工和安装技术方面多加完善,“我们提倡推广新技术,但是不能以‘一条龙’的思维去应用,而是要结合实际,选择相应的结构和材料。”

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浦春林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管理中片区改造、道路改造、轨道交通等计划,提高规划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一项实验性工程,装配式钢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已经在安徽宁国、广西梧州落地实施,并计划今年在江苏南京建造。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统一的规程应运而生。记者发现,《规程》对装配式钢结构地下城市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都做出了详细规定,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系上了一道“安全绳”。参编单位涵盖了包括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建、中交、中冶、中铁、中铁建、中电建等著名央企的三十多家国内综合管廊行业的著名科研、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企事业单位。

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史奇琦说:“这次制定的标准编制对于行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装配式建筑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也能够推动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谈琳
中集宣布3年培养100名智能制造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