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场工程科技论坛 院士专家株洲“侃”装备智能技术

2018-11-08 18:38:2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俞慧友 姜杨敏 陈能诵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长沙11月8日电(记者俞慧友 通讯员姜杨敏 陈能诵)8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中车共同主办的第281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株洲召开。2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诸多专家,围绕“装备智能技术”,瞄准产业发展痛点,“侃”交通、通信、海工等高端领域装备智能化发展。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以《我眼中的未来汽车》为主题,描绘了智能时代自主驾驶的未来汽车如何改变人类活动、影响社会发展;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冯江华以《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演进与智能化应用》为题,介绍了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演化进程,探讨了“智能+”时代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方向;铁建重工党委书记刘飞香以《基于隧道智能建造的隧道智能装备及其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系统地阐述了隧道智能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装备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分享了川藏铁路艰险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智能装备的针对性设计及应对方案建议,为我国地下工程智能建造提供了新思路。

此外,围绕高铁体系创新、大数据应用,大型风洞设备的智能化,及深海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课题,来自北京交大、中车青岛四方、中车时代电气、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专家学者也发表了独到见解。德国DFKI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弗兰克·柯什纳,则对德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剖析了欧洲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趋势。此外,论坛还对当前全球先进制造技术热点——增材制造(即“3D打印”)进行了探讨,展示了增材制造在航空、交通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之一,中国中车旗下中车株洲所率先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装备智能化创新探索。据冯江华介绍,自上世纪开始,株洲所就对轨道交通车辆开展了信息化、网络化的研究,将微机、网络、车地一体化通信与控制技术应用到“奥星”、“中华之星”等一批自主装备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随着高铁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株洲所在轨道交通领域进行新的尝试,聚焦智能驾驶、智能感知等前沿技术,从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三个维度发力,构筑智能化的列车牵引、控制、传感、网联、诊断、服务系统,让轨道交通车辆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聪明。

伴随中国高铁的崛起,我国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能力获得广泛认可。但在成本上升,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当下,如何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理念应用到隧道建设上,研究一套符合实际的隧道智能建造方法,也是重要的新课题。会上,刘飞香表示,实现隧道智能建造的前提和核心是隧道智能装备。装备制造商须围绕隧道智能建造来研制智能化装备,打造更安全、更实用、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更经济的系列化隧道智能施工装备。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滕继濮
江西赣州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