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创新中国论坛聚焦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2019-01-08 18:04: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之康 王春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讯(王之康 本报记者 王春)一定要在时间尺度、师资断面、学校有限资源约束等方面作好特征分析,以更好地把握高校人才队伍建设1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杨卫“第九届创新中国论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论坛”上指出,要把握好人才队伍存量与增量的动态均衡,优势、热点学科与弱势、长线学科的平衡,以及各类资源的平衡。

当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康乐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丁烈云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以及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萧鸣政等专家学者,出席由中国科学报社和同济大学共同主办的论坛就如何破解人才无序流动与人才评价“四唯”现象、国家人才战略如何进行规划与顶层设计等议题展开讨论。

康乐表示,正规教育快速成才的主要途径较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成才关键。他建议,要对教师进行分类、定位,即分成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推广与成果转化型四大类,同时要明确,教学型就是传播知识,教学科研型要出著名学者、教授,科研型要成为著名的科技专家,应用推广型要考核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丁烈云梳理了人才与人事的关系,指出人才评价要突出政治标准,有正确的学术导向;同时,评价方法也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他建议,要多引进国外的,少挖国内的;多引进东部的,少挖中西部和东北的;多练内功,少靠外援;多重业绩,少戴“帽子”。

邓子新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科发展轨迹的梳理,分享了该学院以优化人才管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战经验着重阐释了人才的“汇聚效应”是学科建设的基石、人才的“群体效应”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健康的“沃土文化”是“人才效应”的灵魂等观点。

侯保荣指出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是基本思路,落实好人才分类评价是根本保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务之急。

萧鸣政建议基于工作分析分类而非人才评价分类,把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划分为科研、教学、转化应用与复合型四支队伍,各支队伍前5%一视同仁;基于评价进行分类而非学科分类,对所有学科领域中的拔尖人才一视同仁;基于领域与原创性进行分类;基于项目、机构进行人才评价,投入产出综合衡量;基于合同内容分期中后进行绩效管理与考评,非每年进行评价。

论坛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介绍了该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那就是紧密围绕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力资源需求,以德为先,推进对人才的分类管理、分类建设、分类评价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全面引入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考核稳步推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制定了教学科研型、科学研究型、教学型、社会服务型四个类别评聘的基本要求完善了代表性成果的评价方式,并为校外引进人才、校内青年人才开放特别评聘通道。

据悉,创新中国论坛是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由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任论坛主席,于2010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值班主任
全市首创!北京海淀区开通医药产业“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