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在《科学》呼吁各国携手保护第三极脆弱生态系统

2019-01-10 17:20:1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是世界上除南极和北极以外冰储量最大的地区,被喻为地球的“第三极”。这个区域素有“亚洲水塔”之美誉,是亚洲九大河流发源地,为亚洲发展中国家15亿以上人口提供淡水、食物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第三极的地形和气候在时空上存在着高度的异质性,孕育了生物多样性从基因到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特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构成了我国和周边各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第三极相关各国应尽快搁置地缘政治分歧,通过系统的调整管理政策,共同应对即将来临的生态危机。这迫切需要在国家间建立快速有效的协调沟通渠道,尽快缔结形成第三级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协议或条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与基因组学团队李德铢研究组、植物多样性演化和生态适应团队高连明研究组日前在《科学》(Science)杂志撰文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文章第一作者刘杰副研究员说:“近几十年来,第三极平均气温的升幅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生态问题是区域乃至全球性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种子需要在国际社会广泛播撒。”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给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危机在对全球变化异常敏感和脆弱的第三极显得尤为突出。

学者们列举了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气候变暖使第三极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些包括但不限于降水增加、冰川退却、雪被减少、湖泊收缩或扩张、永冻土消融、草地和湿地退化乃至局域尺度的沙漠化等。与此同时,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城市扩张、以及道路、大坝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也让这个区域地表覆盖发生了深刻改变。这些过程相互交织偶联,正逐渐改变着第三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将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推向衰退的边缘,并有可能最终瓦解。

“当前,伴随着美国退出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和区域内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升级,使第三极的生态危机雪上加霜,有可能在区域乃至全球酿成无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李德铢研究员说。文章发表之时,正值201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一致,并出台了“卡托维兹气候共识”。

近年来,李德铢研究团队致力于中国西南山地和第三极典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起源演化和维持机制的研究,密切关注第三极的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动态、面临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团队此次意在通过国际顶尖的杂志,呼吁各国政府和公众共同关注第三极地区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及其潜在威胁,并积极探讨应对策略。

文章提出,首先世界各国需要严格遵守《巴黎协定》,即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内。在区域范围包括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吉尔吉斯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在内的第三极相关各国应尽快携起手来。

文章还呼吁,未来在这个地区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必须严格考虑生态影响,并运用环境友好型的理念和技术;同时,各国需要一道制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草牧业政策。相关各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家间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加强社区公众的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并广泛吸纳国际社会的援助,以确保相关保护计划的落实。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值班主任
深圳:“全科医生疫苗处方”试点落地&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