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国际医学前沿  构建中国自主方案——海军军医大学斩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2019-01-11 17:20: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春 侯树文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通讯员侯树文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科研团队开展的“海上作业重要及特殊伤病防护与救治”研究项目取得突破进展,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上海市今年牵头获得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肾癌外科治疗体系”研究项目分别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我国解决国际医学前沿问题提供了新的中国方案。

针对出现批量伤员的大规模突发事件,通过理论创建、技术创新、器材研发和方案制定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实现了对伤员致死致残性损伤的有效控制;针对现代海上重大作业需求,围绕海上作业关键伤病救治,聚焦海上伤病防护与救治关键技术创新,创新了“舰船外科”理念和技术;从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到质量控制,麝香保心丸的生产工艺使得中国传统中医理念在现代科技支撑下熠熠生辉,为世界认可;历经四次产品迭代的国产化心脏瓣膜外科技术使国际最先进的外科技术惠及国内广大患者;凝聚了20多年技术积累的肾癌微创手术成为国内肾癌临床研究领域首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人类对抗灾难、冠心病、心脏瓣膜病、肾癌等疾病过程中,其取得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耗费了医学科研人员几代人、数十年的技术攻关。

 

不断突破 打通颅底生命线

在人类的头颅中,有一个深藏于颅脑深处的部位叫颅底。这里位置深在,解剖复杂,具有“看不见,达不到,定不准”的特点。颅底受伤后,要在这里修复潜在的创伤,还要确保功能完好无损,以往外科治疗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颅脑创伤在外科创伤中发病率仅次于四肢伤位居第二位,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各部位伤之首。为了打通颅底生命线,上海市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侯立军教授凭借高超的技术,一次又一次在危险丛生的颅底“禁区”探索, 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006年,一个20多岁的武警战士骑摩托车不慎撞到路边的电线杆,猛烈的撞击导致他眶上裂骨折压迫眼动神经,左眼下垂,眼球固定不能转动,瞳孔散大。由于眼球运动神经减压手术难度高很多医院拒绝做手术。而来到上海长征医院后,神经外科侯立军教授用显微外科的方法,为他做了眶上裂减压手术,用高速磨钻通过血管神经密布的间隙把骨折的颅骨磨掉,从而使眼动神经得到充分减压。手术第三天病人的眼球就能上下运动,第九天就能水平运动,出院时已经可以全方位运动了。

随着颅底外科技术的发展,借助神经内镜等先进技术,侯立军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全内镜经Mycard孔锁孔入路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减压手术、全内镜经口腔-上颌窦经Mullers肌入路微创眶上裂综合征减压手术、经颧弓翼点入路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翼点锁孔入路创伤性眶尖综合征的显微外科减压手术等,曾被视为‘禁区’的手术,已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将‘不治’变为‘可治’。他们还将医院先进技术转化为舰船外科适宜技术,发明的便携式一体化神经内镜不仅解决了批量舰船伤员手术难题,在基层医院和突发事件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依托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军队重点实验室等军地顶级平台,侯立军教授凭借着高超技术和超凡胆识,游刃于大脑之中。他们瞄准国际前沿,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探索最新最难的颅脑外科手术技术,开创了多个“第一”,填补了国内外多项颅底创伤手术治疗的空白,实现了颅底创伤手术的“看得见、达得到和定得准”,有力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颅底创伤救治水平的发展

承上启下 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中医产业

“麝香保心丸每人每天服药核算成本只有毛二,比同类治疗心血管药品便宜不止一半,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便宜的药。” 这颗源自上海、直径不到3毫米的药丸所创造的民生效益,让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张卫东倍感欣慰。即使如此,麝香保心丸依然创造了累计近20亿元的销售额,覆盖超过全国2.5万家医院的1.5亿人次。

在张卫东眼里,这颗包含我国几千年中药文化的智慧结晶小药丸之所以重新焕发活力,得归功于现代科技对传统中药产业的改造。中药和西药不一样,西药大多只有一种化合物,针对一个靶点,而麝香保心丸有7味中药,复杂的体系里究竟有多少化合物?哪种化合物针对哪个靶点?都不清楚。要让中药名正言顺地使人信服,必须把其成分、药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得明明白白,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十多年前,国际上的中药研究还是照搬化学药的单一成分研究方法。“西方还原论的研究方式,把化学成分逐一分离进行活性研究,如盲人摸象,割裂了中药方剂中各成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能体现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协同作用的特点。”对此,张卫东提出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针对药效物质基础不清问题,建立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方法与技术明确药效物质;针对作用机制不明问题,建立了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解析作用机制;针对质量标准较低问题,建立了生产链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保障用药质量;针对临床证据不足问题,开展了国际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清晰临床定位。

基于整体观研究模式生产的胆宁片于2016年“走出国门”,获加拿大天然药品上市许可,成为极少数进入北美市场并且按照中国药典的“功能主治”及适应症被认可的复方中药。目前,基于整体观的现代中药方剂研究模式开展了40个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药品质量,累计销售额169亿,近3年新增149亿,对国内60多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撑。

 

更新迭代 打造国产心脏的“阀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场与世界医学难题对抗的持久战中,国内医学科研团队不断完成现有技术产品的更新迭代,赶上国际前沿医学技术,这对国内心脏瓣膜患者的及时医治至关重要。

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心脏瓣膜,在人体血液循环中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血流单方向运动,在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心脏瓣膜病会导致心力衰竭。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的根治方法

从第三代人造心脏瓣膜、第四代人造机械瓣到自体心包瓣膜系统研究,由徐志云负责的“心脏瓣膜外科创新技术及产品”项目历经二十多年研发技术积累对我国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发和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该项目研究体系下,国际首创的C-L短柱瓣,填补了国内第三代人造心脏瓣膜的空白,并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第四代人造机械瓣,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生产双叶机械瓣的国家。对疑难、复杂、危重的心脏瓣膜病进行的系列研究,针对性地应用了十五项新技术,其中四项为原创性技术,包括自体心包瓣置换肺动脉瓣、风湿性三尖瓣修复术、非原位主动脉瓣置换术和右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三尖瓣置换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效果,手术成功率提高至97.5%。

 

推陈出新 以战术取胜保肾手术

在王林辉指挥的肾脏保卫战中,釜底抽薪、擒贼先擒王……这些在兵书上看到的战略战术被他娴熟地运用在手术中。经过近20年攻关专研,王林辉教授针对肾癌早、中、晚期不同阶段分别研究了不同治疗体系,形成肾癌外科治疗体系。他将“达芬奇”机器人灵活的机械臂高清立体的手术视野与单孔腹腔镜有机融合完成了亚洲首例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肾脏肿瘤的去瘤保肾手术

术中给缺血的肾脏降温是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王林辉巧妙的利用了人体泌尿系天然腔道的解剖特点,患者麻醉后经尿道、膀胱、输尿管插入自主研发的导管,将冰水通过导管灌注到肾脏,由内而外地实现肾脏深度降温,有如“釜底抽薪”在短时间内就可将肾脏温度降至20摄氏度

攻克早期肾癌后,王林辉继续向被称为“手术雷区”的中、晚期肾癌进军。晚期肾肿瘤患者血管里往往长有癌栓。血管中的癌栓就像水管里的杂物,杂物脱落后会堵住水管,而癌栓危害就犹如一个威力巨大的地雷,一旦由某些事件触发致癌栓脱落,病人就会迅速因肺血管堵塞而死亡。王林辉通过大量解剖结构分析,率先提出了“超早期控制动脉方案”来治疗巨大肾癌,即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不触碰肿瘤,先行控制肾脏动脉,这就是兵书《三十六计》擒贼先擒王”之道。这个方案明显降低了巨大肾癌的出血风险,使以往这类做不了的手术现在通过微创方式也能完成。

治疗肾癌,最根本的还是早期预测肾癌,王林辉教授最近的研究攻关方向聚焦肾癌的早期诊断。最近,王林辉致力于找到一种标准的肾癌肿瘤标志物,希望像测血糖诊断糖尿病一样,通过血液甚至尿液就能便捷地发现早期肾脏肿瘤的蛛丝马迹,甚至通过非手术方式将肿瘤阻断在发育的早期。

 

加载更多>>
责任编辑:值班主任
深圳:“全科医生疫苗处方”试点落地&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