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世界纪录预定!“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活动全面启动
来源: 科技日报、央视新闻等
编辑: 陈可轩
2022-04-29 16:15:04
28日,“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全面启动,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将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超过6次的珠峰科考活动,包括70年代我国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7年8月19日我国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涉及十大科考任务。

其中,“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全面开启,由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联合西藏登山队实施,由5支科考分队的16个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介绍,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冰川、积雪、冻土、湖泊和河流等关键过程的变化,探索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此次珠峰科考的总体科学目标,是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提出珠峰自然保护创新科学方案,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第三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详情

此次科考计划将多个自动气象站架设到8000米以上,实现珠峰极高海拔区气象梯度自动观测和数据传输;计划完成5800—8300米雪冰和岩石样品采集,并首次在地球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冰雪厚度并钻取冰芯;尝试突破浮空艇大气观测海拔世界纪录,到达9000米;追踪极高海拔大气污染的输送及科考人员的高海拔适应性等。>>详情


首次亮相!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将测试大气环境

极目一号,是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极目一号体积2300立方米,流线型,可携带科学探测仪器进行垂直剖面和驻空观测。

珠峰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野外观测基地之一,在这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务中,它也是主要科考营地之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空天信息研究院、长春光机所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将在这里,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展开高空大气环境的综合测试。这也是这款浮空艇的首次亮相,它的升空目标预计将超过珠峰峰顶。

这款浮空艇自4月22日从河北出发,目前还在运往珠峰站的路上。 浮空艇团队已经到达珠峰的科考队员,正在进行搭建营地工作。>>详情


8300米!我国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成功架设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有一个特殊且十分重要的使命,就是要从海拔5200米到8800米搭建8个气象站,其中超过7000米的气象站有4个,它们的海拔分别在7028米、7790米、8300米和8800米。其中海拔8800米的气象站架设成功后,将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2022年4月20日19时左右,14名科考登山队员克服8级大风,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缺氧环境下,在8300米成功架设了极高海拔的自动气象站,创下我国自动气象站目前架设的最高海拔纪录。


这段画面是参加珠峰科考登顶队员在8300米的基岩上拍摄的。

在珠峰地区架设8个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中国乃至世界科考的创举。目前,只剩下在8800米架设最后一套,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的目标,科考登顶队员正在积极准备,为5月初的登顶科考窗口期做准备。

在如此高的海拔架设气象站,其难度难以想象。8300米的自动气象站总重是50公斤,光是要把这些气象站设备运到8300米,就是一件难事。“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科考小组副组长扎西平措说:“有些是易碎品,然后再保护起来的,然后保护到自己背上去,有些没有易碎品的都是牦牛驮到6500米,从6500米以上都是我们人工运上去。”>>详情


获取首批数据!追踪极高海拔大气污染的输送

4月28日,珠峰大气与人体健康科考分队,正式获取了本次珠峰科考的第一批臭氧、二氧化氮等观测数据。这些珍贵的数据,是科学家解密青藏高原如何影响大气自净能力的重要基础。

测量风场,明确风的来源及通量,可以帮助科考队更精确地了解他们所要观测的臭氧和氮氧化合物,这两个最主要的科考目标,到底来自哪里。

青藏高原的氮氧化合物浓度仅为北京的千分之一,测量难度极大。现在,已正式启动的浓度测量仪,还帮助科考队获取了第一批氮氧化合物和臭氧的观测数据。首批观测结果,就让科考队员感到十分欣喜。>>详情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登顶科考预演

为了确保本次“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圆满成功,4月26日14时,承担登顶任务的14名科考登山队员率先从大本营出发,队员们向海拔7028米的北坳冰壁发起挑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以往的登山行动一样,率先出发的是运送物资和给养的牦牛队。与以往不同的是,牦牛身上驮运的,包括了自动气象站、测厚雷达等科考设备。而这些沉重的设备,在海拔6500米以上,都需要科考队员人工背负。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赵华标表示:“我们这支科考队包括登山队,还有我们几位科学家,我们计划是这支科考队到达7028(米)实战演练一下,安装7028(米)的气象站,还有一个是冰川雷达测厚,另外就是浅冰芯钻取这三个主要工作。我们科学家是希望跟登山队员一起到7028(米),把这三个工作都做一遍,以保证他们在峰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