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北京冬奥遗产
来源: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等
编辑: 孙莹
2022-01-20 13:37:47
1月19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发布,总结了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已经转化为现实遗产的成果。那么,什么是“奥运遗产”?北京冬奥的遗产有哪些?普通民众如何享用?能为奥林匹克事业留下什么?

什么是“奥运遗产”?

根据国际奥委会给出的定义,奥运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包含所有通过举办奥运会,为公众、城市和区域发展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或加速带来的有形和无形长期收益。

这个定义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国际奥委会官网上整理了多届奥运会留下的遗产,最早可查询到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那一年,美国女子游泳队鼓舞了同时期为妇女争取投票权的运动,开幕式上首次出现的放飞和平鸽仪式成为之后历届开幕式的定制,举办开幕式的主体育场日后还成为当地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并沿用至今。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参与了2008年和2022年两届奥运会的筹办。他介绍,“奥运遗产”概念源于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其后不乏奥运会使举办地受益的例子,比如工业没落的伦敦东区在伦敦奥运会后华丽转身、俄罗斯国际奥林匹克大学在索契冬奥会后设立等。>>详情

这是在奥林匹克塔天穹厅展出的北京冬奥会火种灯(10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汪涌 摄

北京冬奥的遗产有哪些?

在体育方面,冬奥筹办6年来,大众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大幅增加,冰雪运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得到快速推广,残疾人冰雪运动广泛开展,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各类冰雪运动赛事蓬勃开展,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加快供给,冰雪运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寒假开始,中小学生们纷纷来到六盘水梅花山滑雪场内滑雪。新华网 蔡连素 摄

在经济方面,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产业快速发展,以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冰雪竞赛表演、冰雪会展、冰雪装备制造加速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北京冬奥会还实施了科技冬奥行动,推动场馆建设、气象预测、运动技能优化等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不仅保障了冬奥会的高水平筹办,也为赛后相关领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0月2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在社会方面,通过在全国评选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和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将奥林匹克教育和冰雪运动纳入教育教学,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点燃了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北京冬奥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冬奥志愿服务,拓展深化了以冬奥为纽带的国际交往,促进了包容性社会建设,提升了公众健身、低碳和文明有礼意识。

1月18日,志愿者在北京交通大学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出征动员大会上宣誓。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在文化方面,冬奥文化设施的建设增添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冬奥文化活动普及了冰雪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使之与春节文化和长城文化有机融合;冬奥文化产品展示了中国特色、传递了中华文明;冬奥媒体宣传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声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充分展示了城市文化特色,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是12月11日拍摄的展示北京冬奥会会徽标识和运动项目的灯箱。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在环境方面,通过推进各省市协同治理,实施治气、治沙、治水攻坚战,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推进低碳管理,在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能源和碳中和方面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4月3日,参加植树活动人员在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植树。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在城市发展方面,以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双奥之城北京,最美冬奥城延庆,体育之城张家口,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均树立了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长期发展目标,而这也与北京冬奥会愿景高度契合。通过六年多的筹办,北京冬奥会加速带动了这些城市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冰雪运动全面普及推广,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升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奥林匹克精神落地生根,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在区域发展方面,冬奥筹办6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构建形成了筹办工作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协同提升的局面。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初见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和带动就业效果显著,交出了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的两份优异答卷,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区域发展的双赢。>>详情

普通民众如何享用?

“我们很多雪上项目场馆,赛后利用是很具挑战性的。雪上项目大多小众,甚至可以被称作‘超人运动’,这些场馆在赛后怎么让老百姓还用得上,场馆也能持久运营下去,不能赛后才开始想,要从规划之初就想。”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说。

场馆赛后要服务全民健身,在非雪季还要考虑多种经营。山地场馆规划开发滑草、徒步、攀岩、山地自行车等山地户外项目,实现四季利用。例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就将继续举办国际高水平赛事,也将对公众开放;在非雪季还将开发山地户外运动和旅游观光项目,融入地区整体发展。>>详情

这是11月16日拍摄的正在造雪中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形成了一大批宝贵的奥运遗产,有力支撑了后奥运时期首都城市快速发展。北京冬奥会传承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充分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速了北京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激发全民健身热情。2016-2020年全市冰雪运动参与人次累计达2480万,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50.18%,超过1000万人。双奥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北京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高度,城市道路总里程由2001年的13,891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20,754公里,轨道交通数量由4条增加到8条。

北京冬奥会推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数量达到24条,总里程达到727公里。>>详情

1月6日,G9981次北京冬奥列车停靠在京张高铁崇礼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能为奥林匹克事业留下什么?

此次冬奥会的遗产工作中,北京冬奥组委已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创新制定了《遗产评估体系(KPI)》和《场馆遗产计划通用模板》,并已被推介至东京和巴黎等其他奥运会组委会……所有这些工作成果都会成为国际奥委会“知识传承”(Knowledge Transfer)项目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包含了历届奥运会组织工作的经验教训和心得的资料库,北京也将通过这种方式为奥林匹克事业留下可以共享的遗产,贡献中国智慧。>>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