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迎来新机遇,尚面临大量人才缺口
来源: 综合新华网、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编辑: 冷媚
2021-06-22 11:11:43
一例儿童斜视,或许被诊断为需要手术,也或许可以通过眼部肌肉的康复训练纠正回来;一例习惯性脱臼,或许会被诊断为需要手术,也或许可以通过韧带的康复训练改善;一例中风患者,在进行溶栓或手术之后,无缝衔接的康复极有可能让他行走如初……康复做得好就能显著减少后遗症,最直观的是能大大减少人的痛苦,让人活的有质量,有尊严。

近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

意见共分七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康复医疗服务模式等。>>详情

通知全文:《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


我国孤独症儿童面临的康复困境

贾美香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也是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40多年来,她一直竭尽全力帮助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从上个月开始,她帮助的几个大龄孤独症患者的父母接二连三去世,这些“大孩子”由于早期没有康复机构可去,错过了干预的“黄金期”,大多数在青春期出现了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后就没有再去学校上学,只能由父母来照顾。父母离开这个世界后,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只好被送进机构。

很多大龄孤独症患者在被送入机构后,每天只是吃喝睡觉,无事可做,于是身体迅速发胖。肥胖和超重是机构里的大龄孤独症患者常见的问题,而肥胖又会带来血糖、血脂、血压超标等一系列机体疾病。贾美香不得不为他们寻找体能训练的老师。一位体能老师要训练诸多独孤症“大孩子”显然力不从心,然而这却是独孤症康复行业的严峻现状——康复老师严重不足。

贾美香告诉记者,每个孤独症孩子的家庭,都注定要为孩子的康复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然而,一个普遍而让人心酸的现象是,父母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孩子却因为遇不到专业的康复老师、规范的康复机构,得不到有效康复,成年后生活仍然不能自理,需要由家长照顾,而家长去世后,又变成社会的负担。

贾美香指出,孤独症儿童的早期训练,对于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需要医生、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坚持。然而,目前这三方面却都存在诸多问题,除了医教不配套,家长有病乱投医之外,儿童康复师的缺乏和康复教育的不规范更是行业的弊病。>>详情


2020年5月7日,在汉阴县中心敬老院养护中心,医生在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康复医学发展重要性不可小觑

“在ICU里的患者,生命体征刚平稳,就用专用的康复床让患者站立起来,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王小宁说,以前救治想着一件事——把人救活,现在还要多想一件事——激活抗重力肌群、实现身体机能高效恢复,叫超早期康复。

国内的高水平医疗团队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仍较落后、起步晚。一些顶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04年才开始。

“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康复医疗研究起步较早,有着与各个医学科学衔接、交叉的系统研究与实践体系。”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对记者表示,例如接受神经外科手术之后,躺在床上一周肌肉就开始萎缩了,需要康复,烧伤患者接受切痂手术之后,也需要特别的康复,才能更大程度恢复如初……

正因为如此,八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中两次提到了多学科交叉,要求逐步推进康复与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可见,康复医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要“瞄准前沿”,加强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最理想是能使康复医学与其他各医学学科达成无缝衔接,融入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考量之中,做到“贯穿全过程”。>>详情


河北省廊坊市首个免费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在香河县蒋辛屯镇潮北新城社区正式落成,图为社区群众在康复训练中心锻炼。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康复医疗工作迎来发展新机遇

通知提出力争到2022年,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合理、素质优良的康复医疗专业队伍,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

通知要求,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 >>详情

康复治疗师将成“香饽饽”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预防和康复相结合,从而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此外,《纲要》还表达了对心理健康和残疾人健康的关注,指出要分别通过“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精准康复”策略,为心理疾病患者和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万春晓教授认为,康复医学在健康中国的远景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整个国内医疗发展的大环境下,康复需求逐渐扩大,康复治疗师的重要性同时被体现出来,因此康复治疗师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她表示,由于各个城市的康复发展水平不同,各级医院对康复人才需要满足的资质不同,康复科治疗疾病的种类、治疗师的分类和工作模式也存在差异,因此,康复治疗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医院。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以及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的需要,满足人们加快疾病恢复的诉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师们也会随着浪潮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