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残骸“失控”?精准回收了解一下
来源: 综合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环球日报
编辑: 马嘉悦
2021-05-11 09:31:06
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西方媒体却集体炒作“中国火箭残骸失控威胁”......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长征五号B(简称长五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该声明让西方媒体持续炒作近一周的“中国火箭残骸威胁论”灰溜溜收场,这场炒作中散布的那些谣言到底是怎么回事?火箭残骸去哪儿了?一起来看↓

一些美媒刻意炒作中国火箭残骸所谓的“失控”和“危险性。其实,在人类历史上,不受控从轨道上返回地球的最大物体正是来自美国

中国火箭残骸坠落击碎传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9日通报,经监测分析,当天上午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北纬2.65°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这次中国火箭残骸的坠落总体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溅落时大部分是烧完了的,只剩几片可能由于大气环境差异没有充分燃烧。”《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溅落过程中可能受到强风等因素影响,存在理论计算和实际溅落轨迹的差异,所有国家都一样,不会因航天器是美国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或者说,除目前SpaceX的重复使用火箭外,所有传统航天发射运载工具完成发射任务后抛弃的第一级、第二级溅落残骸,没有一个国家是以主动可控的方式让其返回的,各国都是以预先规划方式无控溅落。>>详情

西方媒体集体双标,太讽刺!

英国《卫报》5月4日称,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后,中国火箭残骸正在以每小时约2.7万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从飞行姿态看,火箭残骸已经失控,它有可能对地面造成威胁”。

当地时间6日,《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火箭残骸时称,几乎不会“被这个猛烈坠落回地球的23吨的火箭”击中,但“可能性不是没有”。

同一篇文章也提到3月底马斯克的SpaceX公司“猎鹰9”残骸,落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事情,却称火箭曾“照亮了西雅图的夜空”,然后“让残骸掉落在一个农场”。

《纽约时报》援引专家的话称,“猎鹰9”之所以残骸会坠落在那里,是因为第二级引擎点火并未按原计划进行,强调这是事件的意外性质。但在报道中国火箭时,《纽约时报》却称“过去30年,中国都让残骸随机坠落”。

对于外媒的集体双标,有网友整理了一张左右对照的表格。

表格左边炒作中国火箭残骸是如何“失控”(uncontrolled、out-of-control)的媒体,除了福布斯外,3月底都在吹嘘“猎鹰9”火箭残骸如何似流星般“点亮夜空”(light up the night sky)。>>详情

“火箭残骸失控”本就是伪命题

西方媒体此次重点炒作的话题之一就包括“失控的长五B火箭残骸在太空中翻滚”。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火箭残骸失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通常运载火箭完成载荷运送任务后,在大气层外运行的火箭残骸由于本身已经失去动力,甚至可能结构都出现损坏,因此不管是飘浮在太空的哪国火箭残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

西方媒体习惯拿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可控回收”进行比较。但专家表示,这和我们说的长五B火箭残骸不是同一回事。因为“猎鹰9”火箭第一级的分离高度还不到80公里,根本没出大气层。至于进入太空的“猎鹰9”火箭第二级,SpaceX公司早在2018年就明确表示因为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彻底放弃再利用的想法”。按照这次西方媒体的标准,“猎鹰9”火箭第二级也是太空中的“失控火箭残骸”。>>详情

我国全程跟踪、精准回收,25分钟找到残骸

这是我国首次在火箭发射任务中实现残骸信息的实时接收、处理和显示。根据定位到的落点位置,研制人员在25分钟之内就找到了火箭残骸。而此前完成这项工作短则需要几个小时,长则需要数月。

2019年,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把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另外还“低调地”取得了一项成果,就是实现了子级火箭的精确落地,简单来说就是让火箭的残骸精确降落在预定的地点。

这个黑科技又叫“基于栅格舵的落区精确控制技术”。虽然我国运载火箭是首次运用这种技术,但仍获得了试验的成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这种技术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呈现高强度、高密度的态势,仅2020年就发射了39次,平均每月3次之多。因此火箭残骸降落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按照惯例,火箭在发射前会事先划出一个供火箭残骸降落的地区,基本都是选择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一般长宽约数十公里的范围。由此可见,在“栅格舵控制技术”出现之前,火箭残骸降落的区域范围很大,该技术实现了子级火箭的精确落地,将火箭残骸降落的区域范围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极大减轻了落区工作人员避险和搜救的工作量。

航天器的回收技术早已成熟,如今连火箭助推器的残骸都能实现精准回收。这种技术让运载火箭在未来重复使用成为可能,除了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也让航天发射的最后一个高危环节得到了有效管控。>>详情

多国专家认为长五B运载火箭残骸坠落安全风险很低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航天学会太空垃圾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博纳尔日前接受法国媒体《巴黎人报》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太空垃圾首先烧毁,然后通常落入海洋里。地球表面只有约3%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即使长五B火箭末级残骸非常大,如果它在进入大气层时充分烧毁,危险就会减少。

德新社6日发表文章援引多位专家观点认为,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会完全烧毁。由于地球表面很大一部分被水覆盖,而且很大一部分无人居住,所以对个人来说,(残骸坠落的)危险性明显低于驾驶汽车等日常风险。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7日报道说,任何人被一块太空垃圾击中的概率非常小,不仅仅因为地球表面很大一部分被海洋覆盖,而即便是陆地,其中很大的区域都是无人居住。英国《卫报》网站6日报道援引欧洲航天局太空碎片办公室的负责人霍尔格·克拉格的话说,这次(火箭残骸坠落地球)涉及的质量比较大,但也不会让每年的相关风险状况改变太大。

巴西最著名的网络科普频道施瓦萨的创始人施瓦萨说:“火箭的残骸脱落返回地球并落到地表是各国非常普遍的做法。”长五B火箭末级残骸在坠落过程中首先会在通过大气层时剧烈摩擦、燃烧并分解,真正掉落到地表的部分已经很少,通常也是掉落在无人居住的地方。>>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