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海报里的他们,给予我们力量

2021-09-10 11:37:55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董大正

“同学们好!”

“老师好!”

每当上课铃响起,这一问一答便随之而来。简短的话语里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无论何时、何地,师生情永远是我们难以忘怀的情感。

顺着这根情感线,他们向我们传递着知识、道理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张桂梅,孩子们心中的灯塔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又迎来了一批新入学的学生。背着书包,青涩脸庞上的眼睛清澈明亮,她们满怀憧憬地走进课堂。

成立于2008年的华坪女子高中招收的大多是贫困、辍学或落榜的女学生,虽然学生起点较低,但全校高考上线率、升学率连年高至百分之百,目前已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入大学。

这一切,源于一位教师的坚守,她就是张桂梅。

“帮助一个大山女孩接受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张桂梅的信念。为此,她倾注了半辈子心血,身体患病后也没有走下讲台。

花费数年时间筹款建校,学校建成后,张桂梅和学生们一起住宿舍,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她是校长、舍管、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开灯熄灯,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十多年来,她一直如此。

孩子们眼里的“张妈妈”,像一座灯塔,她的一言一行指引着学生前行,同时也感染着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华坪女子高中首届毕业生周云丽考取一所中学任教师,听说母校急缺数学老师后,便放弃编制回来任教……

教育走的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持续奋斗路,而“张桂梅们”则是灯塔,为代代接续的孩子们照亮脚下的路。

吴又存,学生们眼里的“男神”

“咚不隆咚,咚不隆锵……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干起了大包干,家家户户屯满粮。”

一唱一和,有模有样。这是武汉解放中学思政课特级教师吴又存课堂上的一幕,伴随着生动的表演,抽象的书本概念转化为十二三岁的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

“他是我们的‘男神’!”很多学生这样说。从教近30年的吴又存,上课总是充满激情。“要让思政课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吴又存这样说。

“有人觉得,思政课是门学生不爱学的‘副科’,我不这样想,但要打动学生,还得先锤炼自己。”这是吴又存坚持了多年的准则。在他看来,如果教师掌握的只是教材上的知识,那是无法转化为同学们愿意听的语言的。

在无数个下班后时间里,吴又存“孤身”在办公室里“奋战”。他面对镜子,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用袖珍录音机,逐词逐句琢磨外出听课时录下的课堂实录;他讲了录、录了讲,直到满意为止。此外,吴又存还从每天看的报纸、杂志上精心整理下20多本“资料库”,就为了讲课时能旁征博引,让课堂生动活泼。

“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曾有人这样问吴又存,他答道:“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袁艳敏,走进小朋友内心的知心姐姐

“袁老师好”“袁老师好”……袁艳敏正往办公室走,她微笑着回应学生们的问候。作为黑龙江横头山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毕业至今,她在乡村从教已有十多个年头了。

当教师是袁艳敏从小的梦想。“小时候,伙伴们一起玩‘过家家’,我总是扮演老师,长辈们说我长大了肯定是当老师的料。”袁艳敏说。

2006年袁艳敏大学毕业,那年恰逢黑龙江推行“三支一扶”计划,她便报考了,随后到佳木斯的万发村小学当志愿者。支教结束后,她又赶上了国家的特岗教师计划,就这样,袁艳敏来到了横头山镇中心小学。

班上有个叫文秋的女孩,因父母在深圳打工,她被寄养在亲戚家里,性格孤僻不合群,对学习也没兴趣。袁艳敏很着急,经常和她的父母联系,劝他们多跟女儿沟通。可电话打多了,他们也反感,后来索性不接电话。

一天深夜,袁艳敏在批改作文《幸福是什么》,当看到文秋的卷子时,她愣住了,只见卷子上写到:幸福就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我做梦都在想他们,可是我都不记得他们长什么样子了。

文秋妈妈知道后,几度哽咽。

一天,袁艳敏正在备课,文秋的父母忽然敲门进来。原来,他们辞工回了家,决定陪在孩子身边。渐渐的,文秋变得爱笑了。小学毕业时,她被评为学校学习标兵,语文得了年级组最高分。

谈起从教多年的感受,袁艳敏说:“我爱我的职业,孩子们带给我很多幸福,我希望自己可以真正走进他们心里,更好地帮他们成长成才。”

李露,同学们的好榜样

与其他教师不同,李露是一位“特殊”的教师。

“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开一面窗,但是那窗必须自己去找”,这是她时常激励学生们的话。

时间回到1998年,4岁的李露不小心被电击伤,导致左前臂被截肢。“受伤后,小朋友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特别是夏天,别人穿短袖,我只能穿长袖,心里有些自卑。”李露说。

经历过一段难熬的时光后,李露“重生”了。她要继续用开朗的性格面对生活。2009年6月,李露被河南省邓州市残联选中,在只培训3天的情况下参加了南阳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结果一鸣惊人,获得100米比赛冠军。新的生活开始了——

2013年10月,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T46级200米、400米、800米冠军;2014年7月,全国第九届残运会女子田径T46级800米冠军,T46级400米冠军;2015年,通过特招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录取;2016年里约残奥会,女子田径T46级400米冠军,T46级200米比赛季军。

在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她在女子田径T47级400米决赛中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李露,一直在奔跑。她说:“希望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去点燃生命的激情,我会把残奥故事与学生们分享,激励孩子们顽强拼搏,奏响生命的强音!”

如今,李露是邓州市体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她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去发现、培养更多优秀学生,超越极限、超越自我,向梦的方向奔跑。

资料:新华社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长江日报

策划:李方舟

整理:董大正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