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创新型平台园区

2018-11-19 16:57:07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陆波 隋丽君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陆 波 通讯员 隋丽君

本报讯 在昨日于胶州举行的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上,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郝国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上合示范区的建设进展。

郝国新介绍,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覆盖青岛全域,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丝路精神,以“跨境发展、物流先导、贸易引领、产能合作”为发展模式,依托青岛港外贸口岸、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综合功能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创新型平台园区。

据介绍,示范区核心区地处胶州沿海区域、胶州湾湾底,占地61.1平方公里,主要由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组成。在境内按照“1个核心区+N个联动区”进行布局建设。其中,核心区联合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大沽河旅游度假区等联动区搭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 “空中丝绸之路”、陆路运输大动脉、生态旅游“后花园”和人才集聚国际社区。在境外优先建设俄罗斯、巴基斯坦等9个经贸合作区,持续建设其它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9+X”合作板块。

示范区核心区地处青岛市海、陆、空、铁交通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交通发达,拥有“一桥两站三港三高四铁”的立体化交通枢纽优势,规划建设的地铁M12线和轨道快线R2线、R9线均经过核心区,推动核心区进一步融入大青岛核心圈层。核心区依托完备的海运、空运、陆运能力,形成强大的多式联运体系,向东对接日韩、向西联通中亚、直达欧洲,向南连接南亚、东盟,向北挺近中蒙俄经济走廊,全力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重要 “出海口”。

据介绍,示范区核心区启动以来,围绕物流、贸易、金融、产能合作、人文交流五大领域,激发核心区驱动、功能区联动、境内外互动、政策创新促动四大动力,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改革、智慧仓储物流建设、税收优惠政策争取、外资准入放宽、国内外互动路径搭建,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六大突破,全面实施“多式联运、功能联动、招商引资、产能合作、智慧园区、绿色生态、合作交流、金融支撑、招才引智、服务保障”十大示范工程,着力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制定开放透明规则、构筑便利营商环境、健全公平高效监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持续促进双向促进贸易,建立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示范区按照核心区首先启动、联动区支撑发展、逐步辐射全国、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推广到上合组织国家,进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框架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发展时序进行建设,努力建设“面向欧亚、对接日韩、辐射亚太、拓展拉非”的“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全球化新平台,助力青岛加快迈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加速成为东北亚中心城市。

据了解,在境内,中外运、京东等总投资238亿元的21个大项目已先后入驻核心区的先导区,国际贸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总投资1750亿元的150个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核心区,精品文化、优质教育、健康颐养等公共资源加速集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东盟专线等5条 “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累计发行1084列、7.43万标箱,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联合工作组会议、“一带一路·板桥镇论坛”等高端活动持续拓展核心区的国际“朋友圈”。

在境外,上合示范区已启动建设了17个境外园区,积极对接中东欧16+1国际合作机制,创建中东欧16+1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日本、韩国,结合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进程,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联动东盟10+3国际合作机制,创建东盟10+3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融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草原之路建设,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基本形成“上合+X”总体拓展布局。此外,示范区还将面向拉非市场拓展全球化新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内陆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和“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全面建设成“立足青岛与上合组织合作、链接亚太区域与欧亚大陆、辐射亚非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嵌入并打造全球价值网络”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平台。

据悉,下一步,示范区将主动对接国家相关政策,把准重点方向,明确奖励政策,创新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建立公平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成“立足青岛与上合组织合作、链接亚太区域与欧亚大陆、辐射亚非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嵌入并打造全球价值网络”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平台。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