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排名新榜出炉, “广东队”何以稳中有升?

2019-01-29 09:15:3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叶 青

技术人员在惠州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内工作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劲松在介绍企业产品

本报记者 叶 青

在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广东省14家国家高新区继续稳中有升,其中深圳、广州高新区分列全国第2、9位,佛山、惠州、清远、河源高新区也实现了大幅上升。

科技日报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 广东省“以升促建”推进高新区提质升级,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增长。2018年前11个月,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总收入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工业总产值2.68万亿元,同比增长7.1%。

这,正是高新区在广东省创出的经济奇迹。

练特长、走出去 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有信心今年进入国内行业前三名,未来几年力争做到国内第一。”谈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落户河源高新区的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劲松显得信心满满。这是一家集自动对焦马达、对焦音圈马达等精密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创新企业,公司产品占据了全国手机对焦马达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产业链项目、创新企业的不断落地,河源高新区建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得红红火火。

“高新区是区域创新的火车头,它集聚资源和人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如果其能率先探索出一条新旧动能转化之路,就能够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孔伟强说。

在惠州仲恺高新区,以生产制造录音磁带起家的TCL集团,如今正在积极布局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工艺和材料。坚持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建立从效率领先到产品技术领先的优势,正是这家老牌企业多年来保持蓬勃发展的“秘籍”。TCL的发展历程,正反映出惠州仲恺高新区全面打响“创新质量、产业平台”攻坚战,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新趋势。

国际化和突出的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也是广东省高新区的一大特色。如佛山高新区积极“走出去”推进国际化合作,建设了瀚海(佛山)国际创新中心和佛山高新区海外创新中心、北美和英国商务联络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惠州仲恺高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择商选资引智网络和异地(海外)孵化育成体系,累计引进203家外资企业,引导38家企业“走出去”,并建成5个海外孵化器,为海外创业项目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合作等交流对接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深化实施全球孵化网络3.0版,加快谋划在西欧主要发达国家布局新的海外孵化器,持续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惠州仲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创新

各地高新区帮扶结对“找平衡”

广东省高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得益于该省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发展,把高新区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抓手。

“近两年来,广东的国家高新区整体排名都在提升,这与广东省近几年大力开展孵化器倍增计划,大力抓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有着密切关系。”孔伟强表示,这说明广东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投入已产生一定效果,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广东省高新区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珠三角核心区各高新区中,深圳、广州高新区仍是发展龙头,实力远超其他高新区。

如何打破这一局面?广东全面推动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行动,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创新发展。在发展劲头足、潜力大的惠州高新区,其坚持做强实体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47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额936亿元,去年全年引进项目48宗,引进中电北斗等6个军民融合项目,预计可搭建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产值约250亿元。新增的湛江、茂名两家国家级高新区,则填补了粤西地区没有国家级高新区的空白,反映了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实现从珠三角到粤西、粤东的平衡布局。

珠三角高新区还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粤东西北高新区工作,深圳对口河源、中山对口潮州、东莞对口韶关,实现双方优势叠加、政策共享、联动发展。

在这一工作的推动下,河源高新区就植入了“深圳基因”,目前园区有超过80%的电子信息企业来自深圳。“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制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也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的充分肯定。2018年12月,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区产业园共建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河源高新区将专门承接深圳南山区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打造一块“飞地经济”产业高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达成落地意向。

税收反哺、下放权限

三年布局40个以上省级高新区

在成绩的背后,广东省高新区仍面临着产业集聚度不高、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怎么破?最近广东省刚刚出炉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科创12条”),为加快高新区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创12条”提出,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地市全覆盖,并在3年内布局新建40个以上省级高新区。设立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聚焦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设专业化专职化管理队伍、配强配齐管委会班子、赋予一级财政管理权限等,在政策上首次提出支持地市实行高新区“税收反哺”,保障高新区持续发展建设资金。

“一方面,布局建设更多的省级高新区,另一方面,加强高新区优化整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推动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共建水平。”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还将对高新区进一步下放权限,赋予其人财自主权,包括拥有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支持鼓励其根据需要引进急需紧缺型人才。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还将推动国家和省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平台优先布局国家高新区,支持高新区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和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同时,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在这方面,惠州仲恺高新区率先走出了新路。其结合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的特点,确立了北斗、激光、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与物联网为主导的“4+1”产业体系,先后引进紫光展锐、组合科技、TCL模组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前沿项目,努力破解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没面子”的困局,已成为全国最完整的“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平板显示全产业链区域。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