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国际临床经济评价专家合作委员会
助力新时代我国基层医疗效率、水平提升
近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三期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在南昌市举行。中国医师协会国际临床经济评价专家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成员张炜教授受邀就“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提高和模式创新与参会的数十位全科医学专家和近千名来自基层的全科培训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十九大以来,国家对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着更高的定位和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可以看出,基层医疗的建设被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同时也更加强调医疗服务效率。
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的主要队伍,在分级诊疗体系中承担基层首诊的重任,他们是社区与家庭的健康守门人,据统计,全科医生可以治疗 80%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基层医生每增加 20%,就可以使死亡率降低 5%;每万人增加1名基层保健医生,婴儿的死亡率可降低2.5%,低体重出生儿可降低3.2%,此外,家庭医生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行为和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的培训,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保障居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体系运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优化资源配置,进而解决老百姓就近医疗的必要保障和措施。
国际临床经济评价专家合作委员会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直属的、对接国际医学最新前沿的国家级权威学术组织,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经济评价领域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专家委员会以“人人享有可负担得起的最高水平健康服务”为宗旨,自成立以来以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标准化治疗与合理用药、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进行了大量基层调研、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专家委员会针对目前国内全科医师现状提出“强基层破困局”的解决方案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化社会医疗建设,并推行权威诊疗标准和用药规范,推动同质化服务,为基层送服务,强培训。目前,已在江西开展了“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实践检验前期科研成果、通过项目实践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在培训班上,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炜教授做了“数字时代下的社区医疗模式”的主题发言,提出了“建立服务标准、开展持续培训、推广智能化辅助工具和实时动态评价”的基层医疗服务与管理新模式,给出了化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矛盾的整体思路。张炜教授同时对专家委员会在南昌开展的“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试点项目做了介绍。该项目依托南昌市区域医疗卫生云平台,同时参考了国内外临床指南及文献和论著,部署了基于专家委员会研究成果与国内专家共识研发的合理诊疗和用药规范判别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昌南、艾溪湖、红谷滩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运行,覆盖半数左右的全科临床常见疾病在走访调研中,试点机构的管理人员和医生普遍认为该系统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和合理用药、提高基层医生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医疗服务同质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委员会所提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创新模式、试点项目的成果展示和张炜教授精彩的阐述引发了广泛共鸣,大家进一步围绕建立基层诊疗标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政策落地、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全科医生培训模式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中国医师协会受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开展的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家住培制度及《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的具体措施。专家委员会表示,未来将会更加立足于服务全科医生能力建设,在保证患者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全科住院医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政府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持续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