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连线·国际科技传播联盟】四氧化三铁实现10纳米结构;新型免疫细胞可控制急性肝衰竭;美日提出抗生素新设计指南

2019-07-24 09:40:28 来源: 科技日报-中国科技网 作者: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四氧化三铁实现10纳米结构

近日,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实现了三维方向全部为10纳米(nm)尺寸的强关联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的纳米结构,并在超小纳米样品中首次观察到了相变特性。

磁铁矿的电导率会随着金属—绝缘体相变而发生改变,是一种在基础和应用两方面都备受关注的材料。此前的研究显示,Fe3O4制成纳米尺寸的话,缺陷密度会升高,相变随之消失。此次通过结合高品质纳米结构制作技术和10nm微间隙电极制作技术,制作的纳米结构,缺陷密度比微米—毫米尺寸的样品还要低,能发挥Fe3O4本身所具备的优异相变特性。由此,明确了磁铁矿的金属—绝缘体相变机制,有望应用于10nm以下尺寸的纳米电子器件。

新型免疫细胞可控制急性肝衰竭

近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发现,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脏和血液中,作为免疫细胞之一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显著减少。

实验发现,使缺少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小鼠感染急性肝炎的话,病情会极速恶化,而为感染急性肝炎的小鼠移植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则能改善病情。这表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对急性肝炎具有保护作用。此外还确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通过增加调节性T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抑制了TH1细胞及其产生的肝炎恶化因子IFN-γ。

此次成果证明了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从快速恶化的肝炎中保护肝脏的可能性,有望利用这种细胞开发针对急性肝炎和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新治疗方法及诊断药物。

美日提出抗生素新设计指南

近日,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药学研究院的市川聪教授与美国杜克大学的Seok-Yong Lee副教授等人,全面解析了对耐药菌也有效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靶酶的复合体结构。

在对抗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开发中,与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有关的酶MraY受到了关注,目前已经从自然界中分离出了几种能强力抑制MraY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此次,联合研究小组对化学合成的天然产物衍生物群与MraY结合形成的复合体进行三维结构解析,由此提出了“条码系统”,能为抑制MraY的化合物提供合乎逻辑和常理的设计指南。这样就可以根据复合体结构进行药物设计,有望开发出能对抗耐药菌的抗生素,作为抑制耐药菌的“最后堡垒”。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以上来源: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栏目主持人:房琳琳;文字整编:李钊


责任编辑: 房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