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德高科技合作新模式

2018-06-13 09:36:2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顾钢

开创中德高科技合作新模式
——从科技日报代表团访问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说起
本报驻德国记者 顾钢
图为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中德专家在研究新结构材料。本报记者 顾钢摄

2018年6月8日,科技日报代表团应邀参访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CGRail)创新工厂。位于德累斯顿的CGRail创建虽然只有3年,但已研制出世界首个碳纤维全结构应用的轨道车辆,并拥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德研发人员,为未来中国轨道交通升级换代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欧洲轻量化之父”的胡芬巴赫教授(Werner Hufenbach)带领的团队,开创并看好中德高科技合作这一新模式,这种国际合作模式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成效显著国际合作创新模式

在中国科技部指导下,2015年5月11日,由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材料轻量化及复合材料学院,以及德国未来交通有限公司,在德累斯顿共同成立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3年来,研发中心以胡芬巴赫教授为核心,快速组建了一支近40余人的核心研发团队,重点开展材料选型、结构设计、仿真优化、工艺研发、试验验证、样件制造等联合创新工作。同时,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选派10名熟悉轨道交通车辆特点的优秀工程师直接参与项目攻关。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研发中心承担了该计划的4个“硬骨头”项目。通过中德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拉挤成型、缠绕成型、三维编织、热压罐成型和高压RTM成型等一系列轨道交通应用的最新制造工艺,实现多项重大创新技术突破,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2016年4月12日,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亲临研发中心视察,对研发中心在短期内取得如此大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指示要将研发中心作为海外聚智平台,纳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系统规划和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实施协同创新。2017年9月4日,万部长再次肯定了研发中心开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并指示要将这一模式加以推广。

中国以往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研究机构与研究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前者着重基础科学研究,后者更多是商贸和产业合作,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效果有限。中德双方目前正在力推“2+2”合作模式,即双方各有一家研究机构和一家企业参与合作。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是基于这一模式创立的首个成功项目。

创新模式成功要有高人领路

胡芬巴赫教授是CGRail技术总负责人,他是国际轻量化行业的领军人物、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欧洲轻量化之父”。中国领导和专家评价他是“有真本事,肯拿出真东西合作,而且能够落地。”与胡芬巴赫教授合作成立的研发中心,实施长期资本捆绑,平等合作。这样的模式填补了“项目合作”的短期性和“战略合作”的空洞化。由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推荐,他在2016年被中国政府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这更加激发了他与中国合作的热情。

胡芬巴赫教授拿出他掌握的绝技,带领研发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做了大量创新探索,大型碳纤维结构部件反复试验,开发至第三个才达标;碳纤维核心部件截至今年3月,疲劳试验已通过1200万次,显示其使用寿命可达33年;碳纤维复杂结构纵梁经过近一年半的开发创新,从最初一次只能拉挤成型0.5米,到最后成功一次拉挤成型72米。在胡芬巴赫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合作项目进展顺利,4个首期创新项目均已通过“首件鉴定”,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跨越,并已运回国内,整装后上线试运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中心还研发了加工制造模具110套、大型工装10套,并申请了14项德国专利。知识产权100%归中方,使中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在参访中,我们能感受到胡芬巴赫教授对事业的专注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也是我们现在特别需要的科学精神。胡芬巴赫教授对事业有不断的追求,除了和中车集团成立了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外,2017年9月还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中德汽车轻量化技术工程中心(德累斯顿)有限公司,以全新的轻量化材料、轻量化设计实现全新的轻量化汽车多材料整车技术,并以北汽新能源为合作中心辐射国内。

他还看好未来与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医疗器械和机器人领域的合作,希望以其丰富的经验和在欧洲轻量化制造领域的广泛人脉,助推中国先进制造业走出去。

合作创新让年轻人勇于担当

CGRail不仅有胡芬巴赫教授这样的“牛人”,还有一批他培养出来的年轻人在挑大梁。他的博士生弟子“八大金刚”之一的安德(Andreas Ulbricht)博士担任了CGRail的德方执行董事,负责整个中心的经营、研发人员的组织和培训,以及技术项目的开发和对外协作。安德博士擅长复合结构材料部件设计,他还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长期从事材料轻量化在航空、汽车和船舶领域的应用性研究。在参访中,安德博士亲自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和讲解。胡芬巴赫教授说,CGRail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效率的成就,离不开像安德博士这样的一批年轻人,他们更富有创新思维和挑战自我的能力,未来中德科技合作需要依靠他们。

由胡芬巴赫教授亲选的德方工程师,平均年龄只有30岁,都是其出类拔萃的弟子。他们除了研究项目外,业余时间还虚心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每周一次的中文学习,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加强对轨道交通技术的学习,与中国同事结交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是德国同事到青岛四方出差,被世界级的高铁生产基地所震撼,更加热爱中国,更加珍惜和中国合作创新的大好机会。

CGRail还积极参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组织的“德国中国科技创新联盟”工作,并担任副主席单位,为此,2017年其荣获了联盟授予的“中德科技合作大奖”。利用中德科技创新联盟这个平台,CGRail还响应中国科技部和德国教研部倡议,积极筹建“中德轻量化技术众创空间”,努力提高两国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交流合作,这是着眼于中德科技合作未来的又一重要篇章。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