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他国名企 美海盗行径惹众怒

2020-08-24 17:47:3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霞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互联网公司TikTok22日宣布,将就美国政府涉及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行政令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新华社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最近,美国一些政客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对华为、TikTok等中国企业采取各种限制措施。特朗普更是于8月14日发布行政命令,要求中国字节跳动公司在90天内剥离TikTok在美业务。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表示,将进一步收紧对这家企业的限制。

其实,美国针对外国企业的无理打压并非个案。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一旦有企业开始挑战美国的产业优势,在美国唯利是图的现代海盗逻辑下,通常会采取种种手段对其进行打击。尤其当无法通过正当竞争取胜时,为了利益,无论面对俄罗斯,还是法国、日本等盟国,美国都会毫不犹豫地“祭出”自己独特的政治武器。

日本多家企业深受其害

美国对外国企业的打压由来已久,日本当年就深受其害。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一时期日本不但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诞生了许多国际集团公司,给美国带来了极大威胁。

当时日本汽车产量世界第一;日本钢铁也因物美价廉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日立、NEC、富士通、三菱和东芝群雄并起,英特尔和AMD被打得晕头转向,连年亏损,英特尔甚至一度陷入要倒闭的窘境。

为应对在成本和技术上被日本不断超越甚至碾压的现状,美国不是去升级改善自己的技术,而是通过霸权主义301条款来对竞争不过的外国企业进行打压。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所谓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1982年,美国以产业间谍罪逮捕日立及三菱6名员工,指控他们涉嫌窃取IBM的技术,并处以罚款。但后来被曝光是美国故意派线人向日立、三菱谎称自己有IBM最新技术可以出售,等文件刚到手就派出警察予以逮捕。

1986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达343万辆,被美国汽车业视为最大威胁,美国因此祭出“301条款”,对丰田的雷克萨斯等13种日本高级车型征收100%的关税。

最令日本人痛惜的是,一度风头无二的半导体产业遭美国重创。

1985年,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SIA)发布一项报告,指出“日本半导体对美国高科技产业、防卫产业的根基构成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胁”,把威胁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层面。

在此基础上,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美国在1986年强制要求日本签署促进美国半导体出口、发展的《日美半导体协议》,其主要内容就是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国的出口份额,以及扩大美国半导体对日本的出口份额。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限制并未因此结束,1987年,美国以日本在第三方市场倾销为由,要求日本赔偿3亿美元。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1991年的新半导体协定中明确规定美国的半导体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必须维持在20%以上。

在美国的强力打压之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元气大伤,从此走下神坛。在半导体企业的十强榜单中,日本从1986年的6家下滑到2005年的3家,到2016年就只剩东芝一家苦苦挣扎,如今已无一家。

法阿尔斯通公司遭“美国陷阱”重创

深受美国打压的外国公司并非只有日本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也是“祸从天降”,遭受美国“围剿”,被迫出售核心业务,支付巨额罚款,走向凋零。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阿尔斯通公司的电力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员工达10万人。曾经有一句话叫作:全世界每4个灯泡,就有1个灯泡的电力技术来自阿尔斯通,可谓法兰西工业的“明珠”。

然而2013年4月14日,时任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皮耶鲁齐乘坐的飞机刚抵达美国,就在机场遭到美国FBI探员逮捕,由于当时美国的通用电气正在跟阿尔斯通竞争市场,所以皮耶鲁齐被怀疑通过不正当行为获取合作。

美国司法部运用他们的“长臂管辖”权指控皮耶鲁齐,把他扔进了死刑犯的监狱,根据皮耶鲁齐后来的回忆,他曾有超过250天被关押在一个无法看到阳光和呼吸外面空气的“小黑屋”。并且,在接下来一年里,美国又先后逮捕了另外3名阿尔斯通的高管。

2014年,阿尔斯通被迫承认自己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被美国司法部处以7.72亿美元的罚款。由于当时阿尔斯通经营不善,无钱支付罚款,于是只能变卖资产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阿尔斯通将公司资产出售给美国通用电气那周,皮耶鲁齐也在被关押了14个月之后释放。

皮耶鲁齐出狱后,出版了一本叫做《美国陷阱》的书籍,公开揭露了导致阿尔斯通被拆分,其最重要的电力和电网业务被美国通用公司收购的“美国陷阱”。

俄欧“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受制裁

美国除了对日本和法国企业实施强力打压外,也将“长臂管辖”的魔掌伸向了俄欧“北溪-2”项目。

今年6月初,美国两党参议员提出一项法案,威胁扩大对俄罗斯与荷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企业出资建设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制裁范围包括为该项目提供认证、保险和港口设施的所有公司。

“北溪-2”项目旨在铺设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一条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绕开了乌克兰,把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输送到其他欧洲国家。作为俄罗斯与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能将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下降25%,是惠及数亿人的超级能源工程。但显然,它会触及美国的天然气出口优势,因此遭到美国两党的一致抵制。

美国试图制裁“北溪-2”项目的举动引发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强烈反对和严厉批评。俄方认为,美国是在利用政治压力进行不正当的竞争。

据俄罗斯第一媒体网8月19日报道,德国媒体指出,美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的制裁在德国政界引起了激烈抗议。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表示,她不支持“域外制裁”的做法,并否认德国迫于华盛顿的压力而“退让”。德国联邦议员罗德里希·基塞韦特也向美国政府开炮。他说:“我无法理解‘北溪-2’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什么威胁。”这位议员强调,美国的制裁不符合国际法。他还提醒,美国自己每年从俄罗斯购买约1.6亿桶石油。

欧盟能源委员卡德丽·西姆松的发言人也表示,制裁的治外法权应用违反国际法,欧盟原则上反对第三国对从事合法经营的欧盟企业实施制裁。

据统计,近20年来欧洲各国一直忍受美国的“勒索”。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荷兰、比利时、英国的多家公司相继受到制裁,数百亿美元的罚款落入了美国财政部的口袋,仅法国企业就缴纳了130多亿美元的罚款。在26个超过1亿美元的罚单中,有21个涉及非美国公司,包括西门子、戴姆勒、道达尔等各国龙头企业。

此外,万律等美国法律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至2016年,美国执法机构通过“长臂管辖”,对德意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欧洲金融机构罚款金额高达204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以达成和解协议告终。欧洲舆论认为,这些罚单完全不透明,架空了司法程序。

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戴维·科恩的警告振聋发聩,值得美方相关人士聆听:美方的制裁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仇美情绪,并让美国潜在的国际合作伙伴望而却步,从长远看将损害美国外交利益并威胁美国经济。

责任编辑: 左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