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回顾(4月13日-4月19日)

2020-04-17 18:29:1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本周焦点

量子计算平台运行温度提至一开尔文以上

荷兰和澳大利亚两项最新独立研究成功演示了能在现有运行温度的15倍温度下运作的量子计算平台,这是将这类量子处理器扩展至百万量子比特的先决条件,其成本将大幅下降,效率将显著提升。运行温度提至1开尔文以上,也被认为是该领域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将现有原型扩展至更大更强的量子计算机来说,该结果将能带来极大影响。

本周“明星”

纤维母细胞重编程让失明小鼠“重见光明”

光感受器一旦丧失,失明将不可逆。而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称,他们绕过干细胞,将纤维母细胞经过化学重编程后,成功生成光感受器样细胞,这种细胞被证明可以恢复小鼠的视力。该成果将为众多因视网膜疾病而失明的患者带来一道曙光。

一周之首

马约拉纳费米子首次在黄金上“现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在金属金表面观测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出现的证据,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一个可扩展平台上观测到这一粒子,他们计划接下来将这一粒子变成稳定且高容错的量子比特,如果能实现,将是构建出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关键一步。

“最”案现场

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或出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系外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已于2018年退役,但其留下的科学遗产并未消散。在对开普勒望远镜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科学家发现了一颗大小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当的系外行星开普勒-1649c,其位于主恒星的宜居区,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但真实宜居性目前很难估量,因为对其大气层还一无所知。

前沿探索

首位“星际访客”奥陌陌形成谜团揭开

法国与中国联合研究团队认为,首位“星际访客”奥陌陌是一个行星天体的碎块,这个行星天体可能因为靠着寄主星太近,被寄主星的潮汐力撕裂。这一发现或能解释奥陌陌的一些独有特性,包括其不寻常的扁长外形,缺乏雾状的彗发,以及在飞掠太阳时所受到的非引力。

技术刷新

深度学习AI可扫描心脏血流

瑞士科学家日前报告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几秒之内扫描心血管血流。这个深度学习模型有望让临床医师在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实时观察血流变化,从而优化诊断工作流。

奇观轶闻

最古老“制绳者”懂植物也懂数学

美国研究团队报告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纤维技术——使用天然纤维制纱的直接证据。这一最新发现表明,纤维技术的历史远比人们之前认为的还悠久,而这位古老纤维的“制作者”,显然已掌握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和数学计算能力。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责任编辑: 左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