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赶超者,烟台园区要换“新活法”

2018-08-28 15:04:5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延斌

第二看台

8月初,山东烟台印发《关于加快省级以上园区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推动该市发展的“主引擎”——省级以上园区发展。

在不久前刚出炉的“2018山东上半年17地市GDP排名”榜单上,烟台市以3930.05的GDP总量蝉联亚军,其8.63%的增速并不难看,但其追赶者、排名第三的济南市以3916.60的GDP总量、14.61%的高增速日益逼近,这让烟台的压力骤增。

而此举也被看作是2017年中国百强市的烟台,面对发展速度相对放缓而祭出的应对大招。

查摆问题,开出13剂“药方”

一直以来,各类园区是烟台市开放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年比重均超过50%。

去年,烟台经济开发区GDP达到1400亿元,引进过亿美元、过5亿元大项目15个,世界500强项目达到80个,实际使用外资占到全市三分之一;烟台高新区的GDP虽然不如经开区亮眼,却是烟台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功能区,承担着该市新旧动能转换“加油器”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烟台高新区单独设区仅仅一年半时间,便从国内27家地级市高新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国家级,这在2010年创造了国内高新区晋升“国家级”耗时最短的新纪录。

不过,在目前全国各地园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该市省级以上园区的发展现状,除了烟台经开区的表现稍好之外,其余园区并不完全让人满意。比如:相对于烟台市GDP第二的排位,烟台高新区不但落后于济南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更被相邻的潍坊高新区、淄博高新区甩在了后面。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烟台市此次开出了13剂“药方”,力求对标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市内省级以上园区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

阔斧改革 寻找再出发新动力

当经济增速放缓时,改革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为打破桎梏,济南高新区把区内的所有部门压缩到17个部门,该市的48个部门还刻制了本单位的2号印章交付济南高新区使用,高新区可以先办事情再商量授权。这些创新举措,为济南高新区此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吸收前者做法的精髓,烟台高新区也试图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公共服务、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试点示范,争当烟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先试者。

烟台高新区探索实行了“大部门制”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将工委管委工作机构整合调整为12个,重新配置工作力量。在围绕“招商引资”设立8个产业发展中心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新设立行政审批局,总揽市级下放的行政权力,实行“一份清单服务、一个部门对外、一枚印章审批”,努力做到时间最短、效率最高、费用最少、服务最好。

此次推出的改革举措中也特别提出,要精简整合各类园区内设机构,优化部门设置,同时,园区内设机构在定额范围内由各园区自行设定,不必与省、市部门上下对口设立。

打破“铁工资”,探索全员聘任

在烟台开发区万隆冶金公司,长达百米的全球首条铬锆铜高铁接触线批量生产线上正源源不断地加工制造铬锆铜高铁接触线。

与传统的铜镁接触线相比,铬锆铜线电导率更强,也更节能。依托这一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这家昔日以生产特种铜合金备件为主业的公司,在市场空间减小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从配件企业向材料供给企业的转型。

面对积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站上时代风口的企业,园区该如何营造软环境?此次改革中“双轨运行”“打破平均主义”等字眼也引人关注。

一方面,对园区干部管理体制进行突破性改革,探索档案封存、全员聘任,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同时,试图打破“平均分配机制”,建立按岗定薪的绩效薪酬制度,按照不同岗位确定岗位工资,设定与工作任务目标相对应的绩效工资,拉开分配档次,使高薪酬向关键岗位、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增强激励作用。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深化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彻底打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深化考评体系改革,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争先树优。”在日前举行的烟台“双招双引”工作推进大会上,烟台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于东也用“三个深化”,表明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再造发展新优势的决心。

“力争到2022年,各类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2017年普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面对此次领到的“最新任务书”,烟台各家园区正改换活法,蓄势待发。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