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协作样板示范区掀起盖头

2019-01-23 14:24:3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孙玉松

视觉中国

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来天津滨海—中关村大展拳脚的北京企业越来越多,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动力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优质配套服务正实现真正的“手拉手”,在加速产业聚集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初见成效。

不久前,随着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的揭牌成立,一个连接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加快集聚创新要素,重点打造京津协作的样板示范区又徐徐掀起了“盖头”。

拒绝简单复制,造一个“四新模式”

北京人王胜彪创办的砹立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提供发展加速、产业化落地等服务的机构,总部在中关村。2017年6月,他把自己的加速器事业带到了天津滨海—中关村;无独有偶,工业防火墙设备在杭州G20峰会、西气东输等重大活动和国家工程中大显身手的北京威努特公司,也把自己的生产工厂搬到了天津……

和他们一样,近年来,一大批来自北京的创新领域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安家落户,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天津中关村不单是学习、复制北京中关村的功能和疏解北京产业,而是希望在‘将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天津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方面有所作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执行主任王国良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目前科技园已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生命科技两大产业上初步实现产业聚集,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业也正在逐步完善,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成立两周年来,天津滨海—中关村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入驻企业数量达到880家,注册资金超过102.85亿元,其中有24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这里不仅拥有了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中关村智造大街智能制造研发基地、中关村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孵化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了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中心——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入了百度、京东、北创百联等创新服务平台,还通过实施“百名双创导师引进计划”,与来自北京等地的国内外一流专家和企业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处调研员陈星认为,目前的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经初步形成了“新理念、新机制、新政策、新方式”的“四新模式”,通过积极导入中关村产业、人才、文化等创新要素,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逐步建立,园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咬定“小目标”,类中关村体系初成型

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中关村成立之初,就有着自己清晰的“小目标”——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园区按照“引项目、搭平台、强服务、做示范”的运营思路,整合了创新政策、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创新文化、高端人才以及金融资本六大创新要素,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具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随着科技园区的业态发展,“空间+服务+生态”的模式已成为第三代科技园区的特征。为了打造好这个生态体系,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先后搭建了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资源在内的科技服务平台、交流合作平台、展览展示平台、行政服务平台以及孵化平台五大特色公共服务平台。

对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服务,净雪煌(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楠感受很深。“我们从广西远道而来,从进入行政审批流程到工程启动,只用了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据李楠介绍,园区管委会给企业配备了一对一的客户经理,无论在行政审批中的任何环节遇到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获得帮助,极大节约了企业的办事时间。

同样对园区服务质量“有话说”的还有天津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利。通过园区举办的路演活动和融资租赁、科技专项等项目的申报,尹利的公司拿下了近千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企业在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缺口。尹利告诉记者,目前,他已把公司20名核心成员全部迁到了天津,在天津滨海—中关村迎接市场和研发的新挑战。

据了解,截至2018年12月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项目已累计举办各项创新活动70场。通过国际合作、国内交流、营造氛围和聚集产业,这个集政策、人才、资本、院校、企业、文化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已逐步成型,并绽放出迷人风采。

突出产业特色,打造京津协同样板

为了更好地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与生命科技这两大立园特色,中关村管委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又共同筹建了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表示,“产业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三地产业发展还不平衡,产业落差还比较大,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链条,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因此,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要推动产业的协同创新,实现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这将从总体上有效提升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创新能力。”

天津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三地未来要在推动资源要素共享等方面推出更加务实的举措,积极促进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完善跨区域人才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京津冀人才支持政策相互衔接、资源市场相互贯通、体制机制改革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破除限制产业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隐性壁垒,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政策环境。

“要成为全国优化区域开放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需要京津合作不断地深入,逐渐形成分工合理、合作有序、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梁益铭描绘说,随着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在京津间的顺畅流动,京津协同创新正从“双城记”日益融为“一盘棋”。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