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站在新起点 续写新辉煌

2020-01-06 16:17:24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绪言 张阳

济宁创新谷

济宁高新区自1992年创建,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今已走过28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高新区发扬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高新精神,扎实做好中央、山东省委、济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高新区实际的融合文章,以产业为根基、以园区为阵地,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

2019年,是丰收的一年、是振奋的一年。济宁高新区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携手并进”,动能转换提速成势。立足产业集聚发展,明确了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区。推进招商引资大提效,招才引智大提质,在高新区揭牌运营了济宁市第一家招商公司,市场化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全面完成了招才引智任务,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已完成全年目标100%。加强科技创新,与国内外120余家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项;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位列济宁市第一位。深化改革,厚植优势,完成第一轮全区体制机制改革,新体系高效运行;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县同权率达到100%;向30家重点企业派驻服务“特派员”,得到企业和社会点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谋划做好全年工作十分重要。2020年,济宁高新区将聚焦增创制度优势、开放优势和创新优势,在全区各项工作上下真功、求实效。

蓼河新城一角

全力打造四大产业集聚区,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

济宁高新区高点定位、谋深谋实,以高质量双招双引为引擎,明确规划了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区,打造千亿级现代化特色产业集群。2019年1-11月份,四大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58%、79%、17.5%和57.9%,获批2018年度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11月份全省60家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公布,济宁市4家入围企业均为高新区企业。一区十园承载能力增强,新建标准化厂房58万平方米,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390亩。连续举办了中国(山东•济宁)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济宁新材料(半导体产业)国际发展论坛,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20年,高新区将重点做好项目建设,保证四大产业有进展、有实效。

在高端装备产业方面,重点培育山推5G智能工厂、小松发动机过滤及净化装置等龙头项目,突破重汽集团扩产升级,提速海尔硬创智能制造产业园、山重新能源挖掘机、圣地智能电力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达产,推进中日韩国际合作项目试验区等项目建设。在医养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启动山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生命科学中心二期项目,推动鲁抗二期、辰欣高端制剂达产见效,启动艾美科健高端制药工程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建设济宁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重点支持华为大数据中心开展政务云、企业云服务;推动宏凯智能终端产业园投产运营;加快众帮来袭项目一期投产、二期启动;推动西门子数字工厂、摩贝华北区交易平台、重庆艾艺在线等一批智慧场景应用。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如意新材料产业城,启动建设山东省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化生产基地,推动中科院超高强聚乙烯纤维新材料、美国莱卡、纤维新材料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加快纬世特碳化硅、远山氮化镓、瑞城宇航碳纤维、海富电子等龙头企业实现量产。

重汽生产车间

深度赋能济宁创新谷,探索一业一所“四种模式”

建设济宁创新谷是济宁市着眼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济宁高新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2020年,高新区将着眼于服务济宁市十强产业,以“济宁创新谷”为总揽,建设济宁新动能港,重点探索推进四大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模式。特点是发挥政府统筹调度和资源整合优势,快速实现创新平台升级和布局导入。加快推进山东省激光研究所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推动济宁产业研究院实体运作,导入一批专业研究所,启动建设产业转化基地。二是公共技术服务模式。主要为产业集群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转移转化、创业孵化等系统服务。重点推动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检中心等19家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功能扩充、服务深化;加快推进北斗实验室开放运营、数据共享;加快广电5G联合创新研究院提供5G应用测试环境。三是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主要是发挥龙头企业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溢出等核心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跃升。重点推动山推协同研究院、中国重汽汽车研究院、如意新材料研究院、鲁抗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中钢研石墨烯研发中心等院所加快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链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多元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是以科学机制推动创新主体有机互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重点强化生命科学中心赋能效应,推动2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加快先进成果转化;推动山东大学-鲁抗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启动联合科研攻关。

加快迈进蓼河新时代,纵深推进一流生态科技新城

聚焦蓼河新城建设,关键在“以水赋魂、以绿增彩、以商聚气、以创提能、以产塑城”。2020年,济宁高新区坚持宜居宜业导向,围绕河湖水系、基础设施、特色品牌、城市配套推出四大举措,全力打造一流生态科技新城。

全面实现主要水系互连互通。加快推进鸿雁湖、鸿广河、蓼山湖、蓼源湿地等支连水系建成通水;如意湖样板区、十里湖两大明珠湿地建成开放;麒麟岛功能组团全面开工建设;今年将新增水系27公里,全区88公里主要水系实现互连互通,基本形成“三河三湖三湿地、九水通衢耀麒麟”的水系生态景观。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依托济宁机场、鲁南高铁、济微高速等陆空交通优势,开拓空港经济区;推动实施30条交通路网工程,11条断头路建成通车,加快建成内联外延交通路网;今年计划建设7座景观桥梁,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实施绿化、亮化、美化、景观化全域“四化”工程,提升城市品质和首位度。打造特色城市精品小镇。结合驻地环境治理,建设黄屯云创小镇,实施“一山一湖一中心”小城镇提升工程;柳行街道整合汽车服务产业资源,建设汽车文旅主题小镇;接庄街道加快实施驻地改造提升;王因街道加快建设特色小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方位提升城市配套。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启动5G商用场景应用;规划实施蓼河夜间经济带,建设创新谷不夜城;加快人民医院二期、孔子国际蓼河学校、麒麟岛中学、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推动红星爱琴海、华润万象汇、奥特莱斯、湖滨印象四大商业综合体建设,持续提升商气人气。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济宁高新区在改革上严格按照山东省委开发区改革要求,保证改革理念高度契合、改革方向高度一致。2018年12月份,高新区率先启动体制机制改革,2019年5月基本完成第一轮改革。对照山东省、济宁市开发区改革的要求,济宁高新区解放思维,加强力度,深化措施,持续推进改革。一方面,深化“管委+公司”模式。在片区开发运营、资产运营管理、产业金融投资等方面保证高新控股集团发挥支撑性作用;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创新谷发展集团重点集中用力,做好济宁创新谷的整体运营;招商公司重点突破市场化招商引资,探索招商新模式。推行“质量+”模式。建立完善“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推行“标准地”、“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另一方面,逐步精简社会管理职能,持续推进“瘦身强体”。 全力推进流程再造,深化“区街同权”改革,区、街、村三级为民服务中心达标率100%;推行“一窗办理、一次办好”,保证今年90%以上政务服务实现“一窗通办”; 进一步压缩承担社会事务的机构,对产业和人才直接配套的社会服务职能予以优化;对其他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移交、代管、划转等方式进行剥离。

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推进党建双基工作。学习借鉴上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建立党建大数据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研究分析党建工作。结合“合村并点”工作,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对社会治理网格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多网融合”、全科网格员、“一张网管所有事”。坚持“权往基层放、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走”,制定乡镇、村居权责清单,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问题。实施城乡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升级行动,确保基层党组织运转有力、服务有效。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8年的成就来之不易,未来发展任重道远。2020年伊始,济宁高新区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引领示范、走在前列,努力建设实力更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改革更好、环境更美、民生更暖、社会更稳的宜居新城。(图/臧盛博)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