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级持续加码 初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科学城正在走来

2020-05-26 10:06:26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李争粉

瞄准“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的中关村科学城,自建设以来就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轨迹。

2019年8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中关村科学城工作委员会和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2019年12月31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进大会举行,七大硬核新政发布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和创新方向。

2020年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发布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北上”的中关村科学城按下了“北区”纵深发展“加速键”。当天,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共15条。这是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后,中关村科学城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15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为全面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0年在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征程中,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聚焦疫情核心技术研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关村科学城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奋勇当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聚焦疫情防控关键紧迫的技术领域,迅速行动,火速研发,与疫情拼抢时间,与病毒争夺生命,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4月14日,中关村科学城企业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4月13日批准科兴控股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进入临床研究。这是北京企业第一支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记者了解到,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系用新型冠状病毒(CZ株)接种Vero细胞,经病毒培养、收获、灭活、纯化和铝吸附制成,不添加防腐剂和生物保护剂。目前临床试验用新冠灭活疫苗已通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定,临床试验将很快启动。

在AI防疫方面,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更是功不可没。在十号线牡丹园地铁站B口,走进安检口,如果你形色匆匆,几乎注意不到这里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细心的行人会发现,这里看不到拿着额温枪、在安检口检测体温的工作人员。实际上,这里布设着一套AI测温设备。在笔记本大小的监测屏幕上,一个个进站乘客的测温结果已实时显示。这套由中关村科学城AI领军企业旷视科技研发的AI测温系统,每分钟能精准测试300人,佩戴口罩照样能识别,即走即测无需停留。

口罩是防控疫情的必备物资。由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石墨烯口罩,使用时间超过48小时,是传统普通口罩的12倍以上,且在连续佩戴48小时后过滤效能仅降低4%。

创新赋能,科技攻关。中关村科学城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同时,为世界战“疫”提供支撑,生动践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3月16日凌晨2点,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推想科技(欧洲分部)医疗AI紧急驰援意大利。由推想科技自主研发的“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遇到疑似新冠肺炎CT影像时,会立刻向医生预警,提示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帮助医生提高诊断速度,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可将筛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时间10-15分钟缩减至2-3分钟。

“创新合伙人”扛起复工复产大旗

从大数据信息平台到防控疫情的体温检测系统,从核酸检验试剂盒到无人物流派送车的出现,无数的新技术新产品在中关村科学城诞生,并被运用在抗疫与复工复产一线。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科技企业,投入到这场战“疫”当中,用新时代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合伙人的责任和担当,扛起科技战“疫”大旗。

5月7日,中关村科学城“下一代智能协同开放平台”发布,强化远程办公信息和数据安全,实现政企与产业生态多方协同,助力产业变革。

据了解,“下一代智能协同开放平台”将以开放、安全的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京东多年来在产业链生态中的智能协同实践积累,集成京东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区块链等领域的实践技术,并联合上下游的ISV和硬件厂商,打造一站式的政企内外部协同管理服务,帮助组织内及组织间连接人与人、人与业务、人与生产设备,在提升办公和运营效率的同时,保障办公安全和提升数字化流程及决策能力。

面对复工物资品类多样、采购需求数量巨大的实际,中关村科学城企业研发的“用友云采购平台”根据采购方需求以及供货商的生产能力,迅速匹配相关企业,实现供需两端无缝衔接。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在用友云采购平台发布了复工物资采购需求2118.6万件,而物资供货数量达到2210.4万件,基本满足了采购需求。

中科创达则是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截至目前,中科创达已为全球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超过1000家客户提供了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全球有超过8亿台手机,千万个智能物联网设备,100多家汽车品牌的3000万辆汽车应用了中科创达的技术和方案。

此外,王小兰、周儒欣、陈宽 …… 中关村科学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们既是中关村科学城的“智囊团”,也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人”,他们一直全力为抗疫情促复产献计出力。

今年一季度,字节跳动、百度、小米、爱奇艺等中关村科学城领军企业,营收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不断提高,国外市场不断拓展,成为“复工复产”名副其实的核心担当。

未来,中关村科学城各类创新合伙人将加速创新步伐,迎接每一次挑战,用技术和智慧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政策加码提升创新能级

疫情发生以来,海淀区紧急行动。2月12日,在实际调研企业需求、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海淀区推出了落实北京市促防疫稳增长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力求通过制定差异化的区级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

15条具体政策措施涉及鼓励企业科技防疫、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加大企业金融支持、强化企业精准服务四个方面。经初步测算,相关措施共涉及财政资金约8亿元,将在2020年预算中予以保障。其中,政策特别设置了“鼓励企业科技防疫”部分,助力科技战疫。例如对研发出新冠肺炎快速检测试剂、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的企业和个人,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和优先推荐国家级、市级人才工程的奖励。对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信息化系统提高政府防控疫情效率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等。

此外,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政策中“加大企业金融支持”部分条款多、力度大、创新性强,如首笔贷补贴、确权融资贴息、续贷中心补贴等,均是海淀区特有的政策。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了北区发展行动计划,将围绕园区向城区,园区融于城市转变的主题主线,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画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了解,为实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愿景与目标,发展行动计划包含3项重大行动,共14项行动任务。其中,3项重大行动包括高品质城市新形态构筑行动、科创治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打造行动。14项任务包括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韧性智慧之城;打造蓝绿交织、绿色低碳的生态之城;打造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支撑的国际化魅力新城……这将令北区出现一系列“蝶变”。

同样是在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发布《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共15条。这是中关村科学城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后,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据了解,十五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方向,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其中在提升高精尖产业主导力方面,中关村科学城主要发力点是强化技术主导力、产业链主导力和数字新基建支撑力三大能力。措施方面推出加强底层技术攻关,鼓励创业企业进行揭榜;建立产业链储备计划,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公共算力平台、开源工具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壮大新基建“技术供应者”队伍等。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是打造中关村科学城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的重要举措,是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蓝图已绘就 未来更可期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北京市海淀区位列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名单。2020年将优先获得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支持,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这也是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连续四年受国务院表彰。

这仅仅是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赋能的一个缩影。据了解,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聚焦“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和自主创新主阵地”三大定位,重点加强基础前沿布局,大力培育高精尖产业,升级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创新合伙人关系为支撑的创新“生态雨林”,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

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2.6万亿元,年增长10%以上;主导产业“压舱石”作用显著,产业融合发展、迭代升级,信息、科研、金融、教育等主要行业增加值占比七成以上,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八成;2019年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26779件,同比增长20%,占北京市的50.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05.3件,是北京市的3.1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5倍;技术市场成交总额1899.3亿元,同比增长8.7%,位列北京市第一;截至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48家,占北京市40%左右。

在高精尖产业培育上更是亮点频频。2019年,中关村科学城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安全、操作系统、智能制造、颠覆性材料及医药健康等领域,发布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工作方案。深入实施研发投入倍增计划,累计支持171家企业1.82亿元研发投入补贴,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项目产业化,累计支持32家高成长重点企业。

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科学城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抓好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持续升级创新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治理试验田;将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将进一步聚焦核心任务,在重点领域形成领军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

到2023年,中关村科学城将落地建设1-2家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建设3-5家旗舰型新型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21%以上,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00人左右;力争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五千亿级企业和5-10家千亿级企业,精准培育30家隐形冠军企业,重点培育2-3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3.4万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5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200亿元,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实现全面提升,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永久试验田。

中关村科学城蓝图已绘就,未来更可期。

本版图片来源:中关村科学城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