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何前景?中科院专家与国际学者发表新论述

2017-10-07 09:15:3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董瑞丰

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10位专家表示,虽然存在种种限制,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有效推动人类胚胎发育学的研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与9位国际知名学者6日联合在《细胞·干细胞》期刊上发表论述文章,提出上述观点。文章还着重阐述了国际学术合作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潜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专家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学术联合会来协调相关国际合作,以更加有效地推动可遗传型基因编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该学术联合会可朝着4个方向努力:完成包含调控网络的人类胚胎发育的细胞谱系图;绘制从受精卵到原肠胚的人类胚胎单细胞解剖图;完善胚胎发育中遗传缺陷的数据库;建立服务于人类胚胎研究的共享工具和资源平台。

基因编辑,是指对生物的整套遗传物质——基因组进行精确地插入、敲除和改变。科学家尝试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基础研究以及疾病治疗和预防。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相关的利益、风险、规则、伦理和社会影响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CRISPR / Cas9技术在2015年首次被用于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组之后,全世界针对这项技术未来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展开激烈辩论。

2015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学院以及英国皇家学会联合召开了人类基因编辑的国际峰会,召集了22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就人类基因编辑的科学技术、伦理与监管开展全面研究。裴端卿是其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

经过多轮的讨论和修改,该委员会于2017年2月发表人类基因编辑的报告书,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运用提出了系统性、原则性框架。

责任编辑: 韩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