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用点和线编织精密测量人生

2017-11-04 19:50:29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本报记者 陈瑜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党和国家对一线工人产业技术的重视,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弘扬,更是对国有企业的支柱地位的重视。我感到非常荣幸。”明媚温暖的阳光下,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铁一局五公司精密测绘公司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白芝勇11月4日来到工友之中,分享参加党的十九大感悟,宣讲大会精神。

中铁一局北京地铁12号线02标项目驻地,中铁一局在京地区的10个项目部130余人围坐一圈。工友们“追星”式地纷纷提问。

干净白皙的面颊,温文尔雅的笑唇,谦虚温和的大双眼,初次接触白芝勇,很多人会误以为他是一个坐办公室做研究的人,但事实上,他从事爬山涉水穿林渡河的精密测量工作已近20年。

“如果说工程施工像火箭发射,那么精密测量就是精确制导的雷达,在几十页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出了错,那就会给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后期的安全运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8年来,在近百座隧道贯通中,白芝勇探索和研究出来了一套科学、严密的测量方法。

白芝勇的学历并不高,原本只是一个技校生,却通过自学拿到了大学本科文凭,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陕西省“技术状元”“全国知识型职工”“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劳动模范”。18年来,他先后参与了40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和20多条公路、城市轨道等工程建设的线路复测、工程精测工作。

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是世界上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水压最高的过江隧道。两台长度达80米,刀盘直径近15米的国产盾构机在江底的黑暗中要前行7.2公里,并精准贯通到长江南岸预先设定的钢环中,误差不能超过50毫米,如果这两台庞然大物偏离航向,那造成的后果和损失将难以估量。

为此,白芝勇和他的团队,釆取了即时传递三维坐标的办法,通过精测设置了四条控制线,即以GPS为牵引线、以洞内交叉导线网为舵线、以陀螺定向为保险线、以竖井GPS控制点为定位点,四条控制线如同给盾构机装上了眼睛和精确制导,引导着盾构机精准前行。

2015年7月,“天和号”盾构机在地下整整穿行了900多天,以误差仅12毫米的高精度,圆满实现了贯通。

18年里,白芝勇参与了2300余公里高铁的精测,该数据占我国目前高铁运行总里程的1/10。

高铁施工要求精度高,尤其是轨道板整体道床的CPⅢ测量,精度误差要求达到3毫米以内。只有在这样的精度下,高铁才能在全天候的自然条件下安全高速运行。

这3毫米的施工精确度,由白芝勇团队来控制。

在进行京沪高铁的整体道床CPⅢ精密控制测量时,白芝勇团队遇到了一个难题:不论怎么测,误差总是过大!原来,测量每次必须用的对中杆在设计时就有5毫米的误差。

如果不用对中杆行不行?白芝勇团队找到了一块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铁块,将其中一个四分之一角切掉,并使切面整体平滑,然后在使用过程中将这个铁块卡在整体道床上。第一次检测,数据准确;再次检测,数据准确!

“一种新型建筑物变形监测标”“一种简易棱镜照明装置”“精密测量仪器防风蓬”等9项专利,科研、论文、工艺等31个项目的攻关……18年来,白芝勇共获得国家专利9项,科研、论文、工艺工法攻关成果31项,完成了11.5万个控制点的布设,用双眼、双脚,用点和线编织着他绚丽的精密测量人生。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