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何携带大量致命病毒还能长寿?

2018-02-24 21:14:27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刘志伟 陈逗逗

中国科技网武汉2月24日电(记者刘志伟 通讯员陈逗逗)蝙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致命病毒,并不会因此染病,而且普遍长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正在揭开这一秘密。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周鹏学科组在蝙蝠天然免疫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2月22日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由于一个突变导致功能削弱,从而使蝙蝠在某些病毒感染时不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周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虽然免疫反应有助身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但对某种病毒的过度免疫反应可导致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疾病。例如:2002年爆发的非典型肺炎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其致病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病毒引起的人体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

“蝙蝠为了与其携带的病原体达成平衡,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抑制某些通道的能力。”

周鹏称,这一通道被削弱却并未失去功能,表明蝙蝠可以对防御病毒的水平进行微调,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

蝙蝠作为第二大类哺乳动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例如:蝙蝠是唯一能够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它是许多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如埃博拉病毒,SARS冠状病毒,尼帕病毒等;蝙蝠寿命普遍很长,如4-8克体重的布氏鼠耳蝠,寿命能达到40年。

石正丽团队2016年曾经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蝙蝠干扰素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突变。结果显示,相比如其他哺乳动物,蝙蝠的Ⅰ型干扰素数量较少,但是仅有的Ⅲ型干扰素却处于“全天候防御”状态。

本研究针对“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蝙蝠为了适应飞行而在进化中进行了适应性突变,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蝙蝠的天然免疫系统。这种变化也许可以解释为何蝙蝠携带多种致死性病毒但是自身却不发病。

石正丽团队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揭示了SARS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他们陆续发现了蝙蝠携带的如SARS样冠状病毒、腺病毒、丝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