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壮美广西建设

2019-03-21 08:16:17 来源: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江东洲

——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对话录

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一商用车生产基地内,工人在总装车间里忙碌。

新华社发(黎寒池摄)

本报记者 江东洲

从革命老区到千里边关,从漓江之滨到北部湾畔,今天的八桂大地激荡着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焕发出改革发展的勃勃生机。

历经60年的发展,广西实现了从低收入阶段向总体中等收入阶段、从全国交通末梢向区域性交通枢纽、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向面向东盟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正阔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未来的前进方向在哪里?今后的宏伟蓝图是什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摆在广西面前一道现实的必答题。

2018年12月9日,中央代表团向广西赠送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贺匾:“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题词,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广西各族人民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一个更加繁荣富裕、更加开放创新、更加团结和谐、更加美丽幸福的壮美新广西,正崛起在祖国的美丽南方。

新定位如何把握?新要求怎样落实?新使命以何担当?近日,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进行了对话。

系统谋划再部署

开启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征程

李平:党中央一直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广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继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后,2018年又专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对于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题词精神,广西如何谋划部署?

鹿心社: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广西发展,总书记亲自赋予“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作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明确了广西新时代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指出了广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新时代的使命和任务,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当前,广西已经和全国一道迈进新时代,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口,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新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广西工作,最首要的是认真深入学习、系统准确把握、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党委深入研究,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题词精神,作出一系列谋划部署。

在发展目标上,强调把“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贯彻“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作为广西改革发展的主线,努力把广西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在工作布局上,强调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打好精准脱贫这一硬仗,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发挥好生态环境这一优势,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加快实现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统筹上,强调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加快推进北防钦一体化,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加快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产业发展上,强调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强调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逐步形成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链条。

在改革攻坚上,强调按照“加强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的重要改革举措,抓好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改革举措,抓好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举措,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在创新发展上,强调必须在创新与产业之间架起相互连通的桥梁,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真正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

在开放合作上,强调内聚外合、纵横联动,深化与东盟的开放合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立足生态优势,盘活生态资源,开发生态产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脱贫攻坚上,强调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深度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高脱贫质量。

在选人用人上,强调大力倡导“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形成“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抓好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关心关怀,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在党的建设上,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教育人民,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正风反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等。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这些思路和部署总体上是符合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要求和中央精神、切合广西实际的,也见到了成效。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围绕“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围绕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这一改革发展主线,进一步系统谋划、完善思路、细化举措,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推进思想再解放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

李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广西最突出的问题,后发展欠发达仍是广西最大的区情。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鹿心社: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首先必须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部持续深化的思想解放史。回顾过去,广西是在解放思想中昂扬奋进的;展望未来,也必将依靠解放思想砥砺前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对标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周边兄弟省份,我们必须着力破除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惯例定势,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

一要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改革创新意识。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现在是新时代了,可一些同志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我们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对发展进行再审视、再认识,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发展、推进工作、开创新局。

二要破封闭狭隘思想,立开放合作意识。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必须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开放合作上下更大功夫、出更实举措。

三要破安于现状思想,立开拓奋进意识。在成绩面前,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自我陶醉、止步不前,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准备迎接挑战、克难攻坚,时刻准备爬坡过坎、赶超跨越,永不满足、永不止步。

四要破甘于落后思想,立创先争优意识。广西还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们承认落后但绝不能甘于落后。越是落后地方,越是艰苦岗位,越容易干出成绩、干成大事,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能力。新征程的路上,我们必须拿出昂扬斗志,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争上游、创一流,干成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事业。

五要破畏首畏尾思想,立敢闯敢干意识。一勇则万山无阻,一惧则万事皆休。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迎难而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六要破等靠要看思想,立主动作为意识。一段时间以来,等靠要看思想在广西一些领导干部中很有市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积极性主动性,不等不靠、不推不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

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要把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基层导向,只要不违反中央规定、法规不禁止的,只要是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吁、人民有要求的,只要是别的省份能做、广西自己能定的,就应大胆向前冲,决不能让过时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推进改革再深入

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平: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利益藩篱固化等重重压力,广西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为发展清障。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广西如何进一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聚焦人民群众所盼,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鹿心社: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必须推进改革再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对广西而言,这些“山”和“水”在哪、如何跋涉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也对此作了部署。改革再深入,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制约和影响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来发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来拔钢钉、啃硬骨头,确保改一件见效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破除瓶颈和阻碍,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聚焦发力。必须横下一条心,坚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同时抓住企业最关心的用地、用电、用气、用水、物流等关键点,持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理顺电价、气价、水价形成机制,降低过路过桥费、港口收费等,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二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聚焦发力。必须进一步出重拳、下猛药,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要针对工程项目审批、通关便利化、用电用气用水申报等企业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由点及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大力推广并联审批,加快兑现“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用跑”等承诺,确保到2020年大部分营商环境指标与全国先进省区并跑,力争营商环境综合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三要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聚焦发力。要加快推进国企兼并重组,加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理顺薪酬制度。要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要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入手,坚持“非禁即入”原则,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优质企业、优质资产、优质资源的改制重组。要实施融资奖励政策,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建立企业转贷资金机制,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要在推动乡村振兴上聚焦发力。要针对农业小地块、小规模生产等问题,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交易市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针对农村“有新房没新貌”等问题,在推进幸福乡村建设的同时,继续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让乡村面貌尽快有根本性改观。要针对乡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千方百计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推动“三变”改革以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

五要在补齐民生短板上聚焦发力。虽然民生短板很多是历史造成的,受财政水平的制约,但只要打开视野,我们完全可以用改革的办法加快补齐。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紧盯群众的身边事,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聚焦发力。生态环境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但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不断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以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生态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生态农业突出打好“绿色牌”“长寿牌”“富硒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生态服务业着力做好“生态+”文章。

推进创新再提速

以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平:创新是推动产业革命、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动力和核心引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广西如何通过强化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鹿心社: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必须大力推进创新再提速。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决定未来。广西创新基础仍很弱、底子仍很薄,极大影响了发展。必须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不动摇,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一要着力破解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的问题。企业是创新最重要、最关键的主体。广西创新能力弱,很大程度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必须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加大科研资源整合力度,把更多优惠政策、更多资金项目、更多人力人才、更多土地等资源精确配置到企业。同时,要加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区外建立研发平台。要加大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资金补助力度,探索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引导和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对于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将研发经费支出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强化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考核,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二要着力破解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广西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而企业科研项目90%都是自己完成。破解科研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重点要抓好前中后三个环节:抓前端聚焦,由企业产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聚焦广西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抓中间协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研发联合体或创新联盟,全程深度参与。抓后端转化,研究成果出来后,要直接运用到企业产业发展中去,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要着力破解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要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全面做好引进人才、本土人才、广西籍人才工作,让各方面人才共同发力推动广西发展。要用好引进人才。坚持“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在汽车、高端铝、先进制造、大健康等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实行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能够带动新兴学科、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产业的领军人才。要给人才以干事创业的舞台和空间,把他们放到适合的位置,用好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特长,让引进人才留得下、干得好。要大张旗鼓宣传表彰科技功臣和创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切实为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让人才全心全意服务广西发展。要用好广西本土人才。本土人才熟悉广西情况,对广西感情深厚。我们要加大对本土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应用型专业人才优选培养力度,让各类本土人才各得其所、才尽其用,决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要用好广西籍人才。

四要着力破解科研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的70%以上用于奖励研发团队。不论是财政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投入的科研成果,都要保证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这样既能把科研人员的着力点从评奖评职称转到成果转化上来,又能最大限度发挥科技资金的效益,还能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获得更大收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推进开放再扩大

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李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广西如何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

鹿心社: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必须大力推进开放再扩大。广西最大的优势在区位,最大的潜力在开放。经过40年不懈努力,广西已实现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向面向东盟开放前沿的历史性转变。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提升开放平台,完善开放机制,优化开放环境,着力盘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广西区位优势和周边发展状况,提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南向,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为契机,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方位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交通、信息、港口、园区、金融、内陆无水港等方面合作,在面向东盟开放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谋求更大发展。北联,加快畅通联接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大通道,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把“一带”和“一路”在我国西部地区畅通连接起来,形成开放合作经济带。东融,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主动服务大湾区建设,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承接大湾区产业,借力大湾区发展。西合,联合云南等省份,加强与越南、缅甸、老挝等湄公河流域国家合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

一要畅通开放通道。要抓住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性机遇,以海、陆、空、信息为重点,打造海上、陆上、空中、网上四位一体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要统筹推进各大口岸有序升级,加快口岸开放建设,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建设,力争把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以广西为核心、面向东盟、服务西南中南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信息服务枢纽,打造带动广西信息化产业发展和数字广西建设的强大引擎。

二要提升开放平台。要把建好用好平台载体作为重要突破口,统筹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思路,把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平台做强做实,把传统的商贸会展平台做出特色,把新兴的金融、旅游和信息发展平台做出新意,更好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要着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着力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

三要加强招商引资。要突出重点。围绕打造工业树、产业林和“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和结算中心。要创新方法。更加注重精准招商,明确招商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专业招商,提高招商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要提高实效。狠抓重大签约项目和“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项目对接工作,强化从洽谈、签约到落地、投产全过程跟踪服务。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制,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要强化保障。坚持部门联动、地方与部门联动,加大项目用地、水电供应、融资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办法,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科技日报南宁3月20日电)

责任编辑: 符雪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