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盈江:创新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升级

2019-04-21 10:02:1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盈江傣语称“勐辣”,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西北部,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和“直过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其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总面积4429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38.4%。

近年来,盈江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自然环境保护、特色村寨建设、传承民族文化等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生活环境,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大盈江湿地公园、旧城镇香额湖、勐弄乡龙门古寨、苏典乡黄草坝及下勐劈等地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乡土气息、边境风情等倍受各地游客欢迎;太平镇犀鸟谷、那邦镇那邦湿地观鸟园等,吸引国内外高端游客、生态摄影及鸟类爱好者到盈江休闲旅游。

 

秀丽的大盈江蜿蜒流过县境,目前当地正进行云南盈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打生态品牌,提升乡村旅游效应

“盈江县森林覆盖率75.59%,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良好的自然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良好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进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盈江县委宣传部部长冯镓濠介绍,盈江县结合边境地区群众居住环境、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自然保护公众教育,严禁毁林开荒、打击盗伐林木、非法偷猎等形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中国犀鸟谷”“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品牌,发展以观鸟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吸引了国内外观鸟爱好者关注

2017年,全国各地相继来大盈江湿地公园、犀鸟谷、那邦湿地等地摄影爱好者近1.5万余人次,国际观鸟专业人员130余人。石梯村民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向导和吃住行服务,平均一个“观鸟点”可为村民带来2至4万元的收入。2018年春节期间,到盈江游客人数达45.6万余人次。洪崩河游客不断,40个小型宾馆客房紧张。太平镇石梯、勐弄乡龙门寨、苏典乡下勐劈等乡村客栈生意红火。

 

 

2014年的两次地震的灾后,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下勐劈村在重建中“涅槃重生”,成为一个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乡村旅游先行示范村。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摄

建好特色村寨,优化乡村旅游功能

冯镓濠介绍,围绕“生态、绿色、和谐、宜居”的发展理念,挖掘当地农耕文化,打造了一批集自然观光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村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加大了乡村道路、饮水工程、电力通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打造出了太平镇石梯和下帮瓦、铜壁关乡松克、盏西镇广么等特色村寨,将原始古朴的建筑风格融入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合理设计、统一建设,使村寨整体规划、民房建设、文化建设等保留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传统建筑风貌,展现了山、水、田园为一体的如画村庄。同时,加强了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如勐弄乡龙门古寨、苏典乡下勐劈等村寨建设了客栈、农家乐,开展了客栈管理、旅游接待等培训,通过提供旅游接待、购物、餐饮以及住宿等服务,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

 

盈江县挖掘整理边境历史文化内涵,打造了勐弄乡“万仞雄关”品牌,乡村旅游渐成气候,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傈僳族、景颇族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摄

提炼民族文化内涵,推进乡村旅游升级

结合“边境、民族、特色”实际,以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不断拓展乡村旅游资源。加大了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多种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在建筑、服饰、竹编、雕刻等方面保留了原汁原味,体现了民族文化元素,让原生态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热”起来,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丽风景;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落脚点,不断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实施“边疆文化长廊”“百县万村”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文化建设。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为切入点,结合“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等民族传统节庆为契机,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通过民间文艺汇演、民族工艺品展示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不久前,当地举办了大盈江“传统体育竞技游园”“民族特色工艺品展示”“花海灯会”等活动;旧城镇举办“竹筏比赛”“傣戏展演”等活动;勐弄乡开展“九乡十八寨山歌表演”“寻找最美杜鹃姑娘”等活动;苏典乡举办“阔时大嘎”“上刀山下火海”“芦笙舞狂欢”等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展现了盈江生态之美及多样的民族文化,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科技日报德宏盈江4月21日电)

 

在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下勐劈村,家家户户开起了民宿,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图为一家开设民宿的农家。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摄

责任编辑: 于会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