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5年,瑞典海军又把司令部搬回地下

2019-10-14 18:19:5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强

科技日报记者 张 强

时隔25年之后,瑞典的海军将再次听到从数十亿吨花岗岩下传来的指令。近日,外媒如此报道了瑞典海军司令部将重返地下的新闻。报道称,瑞典海军正在重新把司令部搬回到冷战时期一个旨在抵御核攻击的庞大地下堡垒中。这个绝密海军基地位于距斯德哥尔摩约40公里的穆斯克。

对此,军事研究员兰顺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地下军事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在对方发动袭击时,尽可能把自己的有生力量保存下来。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次袭击就让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因此,把海军基地设在地下,就可以在遭到袭击时,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的舰艇。当然,把海军司令部设在地下也非常正常,它都是地下军事基地的一部分。”

穆斯克基地建在瑞典斯登哥尔摩群岛南部的穆斯克岛上,1969年竣工,位于花岗岩洞穴内部,拥有数英里长的隧道,可以抵御战术核武器的攻击。其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3个泊位,每个泊位大约长140米,水深7米,可以停泊驱逐舰或潜艇。它还配属军火库、野战医院等完善的设施。

很多战争大片里都曾经出现过地下军事基地的身影,其实真实存在的著名地下军事基地还真不少。

比如,英国伦敦的冷战地堡。这座地堡是在二战期间由伦敦交通公司挖掘。当时是为了建造可容纳8000人的地下深层避难所。德国投降后,计划将其改造为地铁中央线的延长线。然而,随着冷战爆发,这座地堡被英国军情六处接管。它也担负着爆发大规模战争后充当避难所的任务。据称,这座地堡还有一条中型救生船,是为了预防欧洲核大战爆发后引起的洪水泛滥。

再比如,美国的夏延山军事基地,堪称世界上防备最森严的洞穴军事基地,号称美军的“神经中枢”。夏延山军事基地的隧道上有厚达300米的花岗岩山体,迷宫般的指挥所下面有巨大的弹簧和橡胶垫,能抗击核弹头的直接命中。其内部有供6000人用的全套三防生存体系,能在核大战环境下生存数月,堪称“末日基地”。

把海军基地设在地下也并不少见。

“最近上映的法国电影《狼啸》,讲述了神秘的核潜艇部队。其中一个镜头是法国面临核弹袭击威胁,战斗警报发出后,在地下基地大门关闭的一瞬间,男主角迅速跑入。在影片中这个基地就是法国海军的地下指挥所。”兰顺正说。

冷战期间,苏联在克里米亚半岛巴拉克拉瓦就有一个著名的核潜艇海军基地,即GTS-825工程。这里曾是苏联潜艇的秘密藏身之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设施,隐藏在此处的核潜艇是苏联发动核报复性打击的最后一张牌,据称可以抵御战略核武器的袭击。另外,二战期间,德国就在以‘狼群战术’著称的U型潜艇基地广泛修建坚固的洞库,可使‘狼穴’抵御盟军的大规模轰炸。

穆斯克基地和苏联的GTS-825工程构造很相似,即将山体凿空,两边设有通道,可以让船或潜艇直接进入。

正如瑞典国防研究局高级分析员尼克拉斯·格兰霍姆所说:“此举所基于的考量是,对手可能使用威力巨大的武器,只有穆斯克能够提供所需的保护级别。”

“既然是司令部,其主要职责肯定是指挥,设置在地下也不改变其基本属性和职能。当然,它也有其特殊性。第一是作为避难所,能在遭到大规模袭击甚至是核攻击时保存指挥的有生力量,比如关键人物。第二,是作为指挥所,具备能对外部‘发号施令’的条件,如网络通信设施。最后,有些基地还具备一定的反击能力。地下司令部一般都是地下军事基地的一部分,因此能在遭到袭击时发射导弹等武器进行反击和自卫。”兰顺正表示,“一些重要地下军事基地在选址上也有讲究。比如,交通便利、紧挨军事指挥员的办公场所,一旦发生战事可以在短时间内进入地下;地质结构稳定坚固,具备地理上的天然屏障,如花岗岩构成的山体,等等。”

责任编辑: 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