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如何解人才之“渴”

2019-11-11 09:50:0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雍黎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院士专家聚集重庆,建言西部地区发展如何聚集人才?11月9月-10日,以“聚集海内外英才·聚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19重庆英才大会在渝举行。大会举办了“院士在重庆”座谈会、知名大学校长圆桌会、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人才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学术报告会36项活动,66名国内外院士、26名中外知名大学校长,知名企业家、高层次人才等超过15000人参会。

重庆推出“英才计划”聚集人才

给予入选人才最高200万元的研究支持经费,给予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每个30万元的支持经费;享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入托等便利服务……求贤若渴,重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今年,重庆对全市原有的80余个人才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优化整合,推出市级统一的“重庆英才计划”,提升聚才平台推出“英才大会”,打响“重庆英才”品牌。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重庆向高端人才、急缺人才广发英雄帖。

重庆各个区县也加码推出自己人才计划。两江新区分领域出台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教育医疗人才引育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保障人才服务及政策兑现。重庆高新区出台了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细则,从在读博士到博士后都有人才补贴,其中新引进博士最高15万元,博士后最高25万元。

外引内育打造良好人才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在创新,关键靠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说,目前,在重庆的“两院”院士有10多名,数量偏少,70%都在80岁以上,年龄结构偏大。针对重庆的人才短板问题,他建议以开放和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自己培养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表示,如今重庆综合实力增强、吸引力增大,面对未来一方面要加大配套支持力度,让已有的人才扎根留在;另一方面,要用好引进来的人才,通过政策引导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表示,对于引才一是要有目标地引进人才,要清楚自己需要哪些人才,这些人才在哪里;二是在人才服务上,要更好地了解人才,做更加细致的服务工作。把人才留得住,还得有好的平台,包括研究条件、科技服务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更好发展。

教育协同发展培育本地人才

“从外引才,是解决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是根本办法。”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萧鸣政表示,人才建设最根本的还在于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加强自我造血和内生动力。

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表示,大学必须承担起为城市汇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责任。近年来,重庆大学在汇聚人才、培育人才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助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新清表示,大学和所在城市应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协作性的关系,城市应定期发布中远期人才需求情况,建立城市领导人联系大学的制度,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政府和大学的网络连通,让高校师生的研究和学习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人才生态

“服务西部大开发,要做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实现配套,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相融合。”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认为,引进企业与引进人才同样重要,帮助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也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生态发展。西部首先要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人力特色的产业,由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弥补缺口,聚集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表示,重庆需要引进多方面的人才,一方面是引进做基础研究的高尖端人才以此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方面可以和本土产业密切结合,例如高性能计算机、气象、医疗等领域可以大力引进人才。此外,引进人才不能只看“帽子”、奖项、项目和文章,还要看真才实学,引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才。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表示,要通过产业发展建设人才集群。他建议重庆和国内著名大学合作,兴办理工科类研究院,解决高端技术人才本地化问题;鼓励重庆本地大学与大型科技企业合办技术类专业或专业学院,解决中端技术人才本地化问题;鼓励国内大型制造类企业和本地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合作,解决技能人才问题;同时,引进国内知名的中小学教育集团和医疗集团,提升教育、医疗专业化水平,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