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上海临港让“特斯拉速度”从“特事特办”成为常态服务

2019-11-19 16:23:4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春 刘思江

刘思江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在上海临港,17个月实现签约到投产的“特斯拉超级速度”,从“特事特办”变为常态服务。聚焦工程建设领域,1.0版本的“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近日在上海临港正式启用,研发人员应用AI流程自动化、政务数据中台等技术打通了不同政务部门的管理数据,通过集成服务、并联审批、流程优化,在临港,所有企业都能享受特斯拉“特事特办”的超级服务速度。

临港一隅

以“临港速度”将“特斯拉速度”常态化

11月11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前后,“连轴转”了将近3个月的上海中研宏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假。

工程建设领域的政务包含84类事项,每个事项都有一个相应的审批流程。这些事项再细分囊括了新办、补办、变更等387个情形,被汇编成厚厚的“政府办事目录”。记忆力再好、业务再熟悉的办事人员也不一定能在头脑中梳理清晰。整个服务平台建设不到3个月的时间,一半用于梳理这些繁杂的事项流程。而后的一个多月时间,研发人员们完成了技术应用到平台开发的系列工作,将特斯拉17个月的“超级速度”变为一种可复制的线上模式,让所有临港企业都享受能“特事特办”。

“一网通办”让特斯拉速度”实现常态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登陆服务平台,在工程建设领域“一件事”套餐中,企业可以自助办理招拍挂阶段、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综合竣工验收阶段多个事项,实现网购式的政务服务新体验。

点击事项后的红色购物车,就能将这一事项加入“购物车”预约办理,点击相应的阅读按键,则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事项的法律责任、适用范围、主管部门、设定依据、受理条件、审批条件、承诺办结时限等信息。还可以通过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查看各项审批的实时进程。

据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介绍,审批流程得以大幅度优化的一大原因在于“容缺受理”机制的政务创新。即通过流程优化,允许某些审核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暂时缺少,将一些原本需“串联”审批的事项改为“并联”。

技术底气实现“通”则不痛

“一网通办”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但探索至今,使用一网通办实现高效的政务服务仍是一件难事。即便此前已经成功打造了临港“智慧大脑”,实现了临港“一网统管”的先试先行,在面对“一网通办”背后的繁重工作体系时,研发队伍心里还是“打鼓”。

“一网通办的难,难在‘通’字上。我们提出要建设‘一网通办’平台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侯晓宇博士向记者介绍,此次上线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涉及13个垂直管理系统,拿到这些系统的数据首先需要获得不同部门的许可及系统登陆权限,其次不同系统的开发厂商不同,如果使用传统方法,为了对接数据要和不同厂商协调,不仅需要不同政务部门的配合,而且工作量大,速度慢,是块“硬骨头”。

在陆肖元的总体把控和架构设计引领下,研发团队将此前用于技术测试的AI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技术首次用于政务服务。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通过无形的AI流程自动化机器人到不同政务系统抓取有效数据,并实现数据录入和审批回写等功能,相当于“跳过”了与不同系统开发商的协调工作,既减少了工作量,也压缩了整个平台的上线周期。

“‘特斯拉速度’是临港‘特事特办’的成果,那时候审批人员们在一个办公室里互通有无,创造了审批的‘超级速度’。”陆肖元说。“一网通办”通过技术手段,打破了日常办公中各部委的系统信息壁垒及地域壁垒。

通过原创的“政务数据中台”这一技术,研发人员将政务服务需要用到的功能提炼成一个个功能模块,整个架构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来实现,当某个事项出现新办、补办、变更等情形,或者政策删补变更时,不再需要从代码层面重新改写整个数据库,而是通过调整不同“积木”模块上配置即可快速实现。

政务服务是一件没有终点的事,需要的是持续推进和优化,我们的目标是让临港拥有类似香港般的政务服务效率。”侯晓宇说,团队将利用“流程画像”等技术,对流程进一步优化分析。而“平台2.0”也将于3个月后上线运行,重点聚焦综合监管、风险防控,以及市场准入领域的政务服务。

据悉,“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最终将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和重点领域监管结合、全生命周期全流程闭环实时风险监测与动态预警结合、联防联控协同联动的更高层级的综合监管模式,通过管得更好,实现更大程度的便利和放开,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