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科学装置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共享机制

2019-12-02 16:45:2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春

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12月2-4日,第十四届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组会议(GSO 14)在上海召开,这也是GSO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中国牵头组织对合作框架进行深入一步的研讨,并列举中国的基础研究设施的共享及合作的案例与各国分享。这对中国融入世界科研领域合作,参与世界范围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制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122日举办的开幕式上,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霖豪副司长、上海市科委张全主任分别致开幕辞,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郭志伟也出席了开幕式。会上,中方代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介绍了中国相关大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及国际合作情况,提出了将中国相关大型研究基础设施纳入GSO案例研究、进一步加强全球研究基础设施合作的建议。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锦屏地下实验室也在会上作了报告。

第十四届全球研究基础设施高级官员组会议现场 主办供图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索并推进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面向全球开放共享机制。此次会议的召开将对即将建设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全球开放共享合作提出一些建议。如来自欧盟的科学装置负责人就提出,大科学装置间的数字资源应该相互勾连,建立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

记者了解到,此前GSO制定了一个框架,确定了在将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候选人时提出的一套关键原则(标准),并形成规范、成本、社会评估及影响力等相关的14条国际标准。每一年GSO都会对这14条标准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研究。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外事办公室主任董少华向记者介绍,刚刚于今年9月批复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将从系统、人员、平台等方面按照14条标准进行建设,从而在共享和反馈上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据悉,该研究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对保障我国聚变堆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大科学装置已有与国际研究机构实现共享的案例。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面向全球120多个实验室开放,目前超过50%的提案来自外部。

记者了解到,上海天文台的天马望远镜有望列入中国面向GSO 及金砖国家开放共享的研究基础设施清单。大科学基础设施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张名片’”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在致辞中表示,这些科研设施不仅面向中国科研人员,也面向世界科研同行,尤其是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大科学设施支持了许多国外课题组开展研究。今后,我们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这些设施的国际化使用频率,为世界同行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他说。

GSO于20086月在日本冲绳举办的首次G8科技部长会议上由各国科技部长提议建立,旨在推动全球研究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本次会议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承办,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中心协办,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韩国以及欧盟(GSO执行秘书处)、经济合作组织(OECD)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及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 刘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