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病区,不仅仅是救助,更多是陪伴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2020-02-16 20:22:2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只要病房有情况,我会毫不犹豫冲向病人需要的地方

秦恩强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2月15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晴

3床老先生的病情又加重了,17床情绪极不稳定,32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血糖仍控制的不理想……

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

“周医生、李医生、刘医生,马上跟我去查房。”招呼好各组的医生,我们立即穿好防护服。在进入病房前,我再次提醒大家互相确认防护着装是否符合规范。

3床的老人由于年龄大,又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了水肿和肾功能障碍:“周医生,马上联系会诊。”

17床的女同志病情其实很轻,但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睡眠不佳,一口饭也吃不下。“同志,你的病其实很轻,请相信我们,你很快就会好起来,让我们一起努力!”

32床目前情绪尚稳定,但血糖控制不理想。“刘医生,立即给予静脉胰岛素静点,半小时后测血糖。再请内分泌科会诊”……

1个多小时后,查房结束,我再次提醒大家,与患者接触后,防护服可能已经受到污染,所有医生必须相互监督按流程小心翼翼地脱掉防护服,“注意细节,注意手卫生,动作要轻柔,不要着急!”

回到办公区,我迅速把查房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总,对每名患者的治疗逐一落实。平时自感还算细心的我,面对疫情,总怕出现纰漏,对每一个细节反复斟酌,害怕一时疏忽引起严重后果。

晚上,对一整天工作再次总结后,躺在床上,神经依然绷紧,电话就在身边,只要病房有情况,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冲向病人需要我的地方。

秦恩强

爱即希冀,如影随光

李雪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妇产科

2月15日 武汉同济医院 雪


在狂风暴雨的凌晨2:00奔往医院,司机师傅一路提醒我们,注意保暖别着凉。

凌晨的夜,没有难么静寂。原本可以下地活动的25床年迈的90岁老奶奶,却接上了呼吸机,交接班的那一刻,我在想:是不是病情恶化了?

前天,喂她吃面包倒热水后,她用湖北话说了一句“谢谢你”。今夜,她却被呼吸机罩住,说话行动都不便。想到这,我莫名想流泪…

随着排风口换气,病房的夜显得更湿冷,但我们内心却似乎有释放不完的光和热。梁超老师带领后组的莹莹、刘丹、安琪,时刻照看有创呼吸机的两位重症。定时为他们翻身,每次忙完都会出一身汗。

爱即希冀,如影随光。

凌晨的病房,瓢泼大雨的武汉,病毒如同夜幕,和江水一起把城市围困。想起《水浒传》有云: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云。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雨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


把呼吸机当成战友

2月15日 武汉同济医院 雪

黄倩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 北医三院妇产科

说到伟大,大家或许认为抗疫医护人员就是伟大的人。但我却认为,疫情当前,所有为武汉努力的人都很伟大。比如大雪中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警务人员,社区服务人员,或者是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的司机大哥。

不过,最重要的还有身处这场疫情中的每一位患者!

今天下午,病房里一个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老爷爷,在排尿后,突然感觉憋气,整个人立马烦躁了起来,血氧随之下降。在告知医生并给予纯氧后,我赶紧安抚爷爷的情绪,告诉爷爷:“不要紧张,不要和呼吸机对抗,要把它当成战友,你们一起好好配合,好好喘气。”

听完我的话,爷爷点点头,逐渐平复了情绪,慢慢呼吸缓和了,血氧从85%慢慢上升到95%。那一刻,我从心底佩服这位爷爷,在这场战役里,他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与心理的恐惧,他勇敢与疾病做斗争的样子让我感觉他像一个伟大战士!

我相信,只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亦或是勇敢抗争命运的凡人,如果你我做到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心中最伟大的人!


跟我们一起作战的还有患者

2月15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晴

王淑青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护士

上午九点半,下夜班的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好几天没见太阳,很享受阳光洒到身上的感觉。在疫情的阴霾下,我最大的愉悦是终于解除隔离重新回到岗位上了。能上班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这是我第一个夜班。晨起给4床先生采血时,他问我:“8床采血吗?她是我爱人。”我说:“采,有什么要对阿姨说的话吗?为你转达,你快出院的消息肯定是她今天收到的最早最好的消息”。先生被我逗乐了,说:“不麻烦了,我微信说。”

有时候很奇怪,不相熟的人,一个微笑就能让彼此十分亲切。所以下了夜班的我也不觉得疲惫,天寒地冻也不觉得冷。

科里好多护士都是妈妈了,自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们都没回过家。即使有人家就在医院,下班后都住在院里单间隔离。

为给患者解决生活日用品、餐饮、心理护理的问题,我们建立好几个群,好多次夜里两三点主任和吴丹护士长在群里叮嘱大家要注意的问题,白天照常精神抖擞地上班。

跟我们一起作战的还有患者。院里给每个病房配了饮水机,满满的桶装水需要两个护士一起抬。有次正当我们准备把水抬上饮水机时,23床的姐姐说:“我来。”她竟然独自扛上去了,还笑着说:“我发现护士都很苗条,是累的吧?”同病房的阿姨接过话:”她们是很辛苦,常熬夜,又危险。”

谢谢你们的理解与帮助,我们不容易,你们更不容易,只要我们连手抗战,这些不容易都会成为容易。

大个子穿防护服的苦恼

2月15日 武汉同济医院 雪

张余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 北医三院急诊科

从一开始进污染区,厚厚的防护服好似枷锁,让我这个大个子没了优势,衣服、手套都只能勉强用,此刻我第一次讨厌我的身高。

7组的哥哥姐姐知道我个子高,反复帮我检查,害怕有一点点暴露。有这样的队友,无比幸福。

进入病区,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流程,我很不适应。好在,岗前培训时,有经验的老师给了我们指导。

可这时,颈椎和腰开始鸣笛了!唉,真想把防护服脱了,好好大干一场!因为等待我们救治的病人真的很多。但疫情防护需要,没办法,忍着痛接着干。

从收治到医疗,再到护理,我们2个小时成功收治了5个病人。此刻我明白了,人的潜力真的可以无穷大。此时,身上的内穿衣早已被汗浸湿了。在回驻地的车上,我们都睡了。达到驻地,经过短暂的调整休息,我们就开会进行了总结。组长和组员进行交流,互相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应该如何改进。

接下来的工作,我们组员更加默契。彼此鼓励,彼此照顾,现在更像一个家了。


医患永远是战友

2月16日 雪后初晴 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周童 江苏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苏大附二院(核工业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晚查房也不轻松,原本只想把重点病人过一遍,但是走进病房,几乎所有的病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疑问。

“医生,我怎么还有发热啊?”

“医生,我今天早上抽血的结果怎么样啊?”

“医生,这是我的CT片,你还能帮我看看?”

“医生,能帮我把地上的袋子放到椅子上吗?”

……

其实,经我诊治的大部分病人都是轻症或者普通型,没有太严重的问题,无需特殊处理。但是,从他们的眼神,我可以看出祈求、期盼和希望。

“阿姨,没事的,体温虽然有点波动,但是总体趋势还是往下走的,耐心点!”

“大姐,检查的结果基本还是满意的,但是不能大意,还是要坚持,营养要加强,适当活动,不要经常躺在床上!”

“小伙子,你这个CT和前面相比,炎症范围没有扩大,但是吸收还是有点慢,还需要治疗一段时间,别着急!”

“老太太,你这个氧气管一定要戴在鼻孔上,否则就不起作用了,来,我帮你再戴一下!”

“你差不多可以出院了,等会,别太兴奋,回去还得再隔离两周,记住了吗?!”

……

病情稳定的,要鼓励他坚持;病情好转的,要劝他“戒骄戒躁”;依从性差的,要加强督促;自理能力差的,要多关注帮助……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病区,我们不仅仅是去救助,更多的要去陪伴,去倾听,去交流。

医患永远是战友!我们一起加油!

照片由患者提供

照片由患者提供


此刻有种惺惺相惜叫做一往直前

2月16日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雪后初晴

阮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鄂医疗队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19天了,没有什么度日如年,每天我们都在充实的工作与生活中度过。最近几次班,都碰到同一组的小妹妹们,有了空暇时间聊了一下,居然都是90后,还有一位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样身为母亲,我们感同身受,对孩子的想念犹如灌了一口二锅头,有点儿上头。但工作起来,却又是那么义无反顾。

  

上个班中,一位老大爷由于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吸氧,整个人都是弱弱地瘫在床上!晚上发饭时我看中午的饭他也只吃了几口,于是我跟老大爷说:“好好吃饭吧,不然身体怎么会有劲,怎么有抵抗力呀。”他只是摆摆手:“不想吃,没办法的。”我找来搭档燕雯,一起努力劝说,5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效果,没办法,我俩只能互相配合,我扶起大爷,她帮着一口一口的喂!

大爷也感动于我们得坚持,说:“你们放下吧,我自己吃。”出了病房门,我俩已经开始喘粗气,但能看到彼此的眉眼之间写着:棒!

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好好吃饭,不然没有抵抗力呀;别紧张,您已经好多了,继续加油;血氧特别好,也不憋气了吧,再努力,氧气就可以撤掉了;在床上一定多做勾脚背的动作增加血液循环,定时翻身,腿要活动,不然会有血栓……每天,我们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对着病人说了一遍又一遍。喘了,歇一歇再继续说,累了就听一听,再继续说。

  

(图为阮征与队友相互鼓励)

在这个特殊时期的隔离病房中,我们能感受到彼此的关怀与爱护,能感受到战友间的惺惺相惜,能感受到来自武汉人民的热情与感恩。我们也将一往无前,终将打赢这场战“疫”。


剪短头发 变身“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2月15日,武汉协和医院,雪

廖莎,四川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急诊科护士

早上打开窗帘,便瞧见了今年武汉的头一场雪。天上雪大,地上也只有几辆车,这时的武汉,寒气逼人。

今天,我们接管的病区开科。我的排班在后面。整理物资、复习、演练之余,我们得空也剪掉了自己的长发。

前天出发时,从接到通知到登上飞机,只有7个小时。那头长发,一直没来得及剪。没想到,随队出征的杜贵鹏老师堪称御用Tony老师,拥于一双神奇的好手艺,一把剪刀下去,把我们都变成了“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后面我又拿出修眉刀,修了下边边角角,自拍一张,甚是满意。

入夜,我在忐忑中等待战友回归。只吃了早饭的蒲宇,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到酒店,找了一盒方便面。

对家而言,我们像个逃兵。但是对国家而言,我们就是先头部队。我相信,疫病终将散去,江水会再次沸腾。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陈瑜 马爱平 实习记者 代小佩 约稿整理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