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菌渣难题,猕猴桃树下种羊肚菌带动农户增收

2020-03-23 19:43:2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雍黎

科技日报记者雍黎

“羊肚菌长的肥美,猕猴桃树也开始发新芽了!”3月下旬,春暖花开,羊肚菌进入采摘旺季。重庆文理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唐建民副教授来到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查看该校承担的鲁渝科技协作项目“黔江猕猴桃‘果--肥’循环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试验情况后,确认试验成功。

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素有“果中之王”之美誉;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被誉为“菌中之王”、“素中之荤”。猕猴桃每年11月中下旬落叶休眠,次年3月上旬萌发新梢,全年生产空档期超过4个月。若能在猕猴桃果树下种植羊肚菌,开展果园错季套作栽培,既能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黔江区为实现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增收,近年来,开始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发展,发现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菌渣非常容易发霉变质,霉菌孢子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不利于菌渣还田造肥。如何消纳利用这些菌渣成为了科技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唐建民副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在他的带领下,采用“政府+高校+龙头企业+农户”的种植推广模式,与烟台大学、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在黔江区中塘乡开展“果--肥”循环生产试验。

项目负责人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廖钦洪介绍,在猕猴桃冬季修剪完成后,即利用果园棚架设施条件,在猕猴桃果树下开始种植羊肚菌。预计羊肚菌在4月采摘完成后,产生的营养袋菌渣将通过高温限氧裂解技术开发成为菌渣生物炭,并按一定比例与有机肥料反应、混合、挤压、成型,制备成可改良果园土壤质量、保水保肥的猕猴桃专用炭基肥,实现菌渣资源的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黔江区‘果--肥’循环生产模式正在成为新兴产业中的新增长点。”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文平介绍,目前,在公司的带动下,当地开展错季套作试验示范近100亩,惠及200余名村民,一亩地收益预计在2万元左右,解决了务工贫困户50余人,务工收入每天100元左右,确保了疫情期间贫困户脱贫且不返贫。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