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在京发布

2020-04-10 18:32:2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华凌

科技日报记者华凌  通讯员张翔王玮

49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简称“规划中心”)联合未来学校研究院、北京国育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教育智库网共同主办的《“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简称“《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为积极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号召,本次发布会采用线下+“云”发布的形式,同时有近4000千人在线观看直播。

建设背景: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

规划中心主任陈锋在会上表示,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如何培养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人才的问题?数字基建是人才和科技力量的支撑,加速了社会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节奏;二是加快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尤其疫情,使它更加紧迫。

未来学习者核心素养模型  培养创新型人才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介绍,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要在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者的素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作为未来学校的基础框架内核,最终服务于未来学习者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未来学习者成为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和梳理已经形成一整套未来学习者核心素养模型,培养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高素质人才。

五大实验方向  找准突破点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介绍,《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重点强调了五个方向的变革,每一个方向的变革都提出了重点创新的方向。

1.  校长与教师发展:以校长培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为抓手,基于人工智能-教师(校长)-学习者三维模型的高维学习空间,校长和教师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不仅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更是需要不断自我发展的学习者,要求校长和教师具备能在新场景下运用新技术,不断研发新课程支持新学习,形成教育改革新流程的能力。

2.  课程和教学创新:以课程和教学创新中心为核心引擎,基于高维时空数据知识架构,不断推动课程供给侧结构性改,构建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机制和新教学模式,建立开放的课程供应链体系及全面、个性、融合和关联互动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创新、测量评价创新和机制流程创新四个方向构建未来学校课程和教学创新体系,满足数智时代学习者发展需求。

3.  学习场景重构:以新一代学习空间为主要载体,构建高维学习空间,通过四个向度的变革,组合变化构建灵活的学习场景,支持灵巧学习方式并推动现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教育从低维向高维的跃迁。四个向度的变革分别为:(1)人工智能-教师-学习者三维模型;(2)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融合,数字学习空间在人工智能、互联网平台、虚拟现实技术、5G、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3)依托数字技术实现实体空间远程对接,包括教室-教室、学校-家庭、学校-其他教育场景(校外教育机构、实践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4)实体学习空间内部的功能多样化和灵活组织形成的场景。

4.  测量评价建设:以大数据测量评价中心作为基础,基于数智时代培养人才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重构测量评价体系,全过程、全要素记录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学习者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提供大数据保障,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建立科学全面可信的教育评价体系,进而推动人力资本定价体系的建立。

5.  学习生态融合:以学校与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为重要体现,冲破传统学校围墙,让教育逐渐从学校延伸至家庭、社区和社会,让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学校、家庭、社区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场景、剧场场景、博物馆场景,数字图书馆或数字阅读场景和实践场景结合,它们之间通过广泛的连接形成体系。学习生态系统中,全体教育人与民众共建、共享、共治,每一个人既是贡献者,也是享受者,共同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学习环境。

三层实验体系  确定实施路径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介绍,“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构建了核心变革层重点突破层外延拓展层三层实验体系,以核心变革层为基础,重点突破层为抓手,建立高维时空的知识数据世界,打造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新技术、新流程为一体的五新学校。其中,外延拓展层则是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服务能力不断向外拓展。

五种建设模式  满足多样化需求

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介绍,未来的学校将成为教育创新中心,学校的定位、学校的组织体系、学校的管理架构、学校的激励机制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在落地应用中,按照对象不同分为五种建设模式分别为:

1.区域实验类:针对某一区域内全部或部分学校开展实验。

2.跨区域教育集团类:主要针对一些大的教育集团建立的连锁或加盟类型的学校开展全部和部分实验。

3.区域学校集团类:针对某一区域内小学、中学、高中、一贯制学校等多种类型组建的教育集团开展实验。

4.现有学校提升类:针对传统学校改建、扩建等多样化现实需求开展实验。

5.新建学校类: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建立科学全面的测量评价体系以推动学习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虚实融合的集成智慧因变的多样化场景以提高学习者感知能力,同时,依托于高维时空数据知识架构的建立,将更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持续强化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通过不断的自我实现获得成长的幸福感。

未来学校不是一个固定概念,是教育创新的一个过程,推动未来学校的实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未来学校研究院助理院长兼实验部主任张翔介绍,整个“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体系的参与方主要包括区域、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四类,针对不同的参与主体有不同的参与方式。规划中心和未来学校研究院将于4月中旬发布“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体系申报相关通知并开通相应申报渠道。

责任编辑: 刘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