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用好 “亩产效益”评价体系“指挥棒”

2020-04-20 15:15: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健高

科技日报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刘伟

4月20日,在山东省胶州市胶西街道三秀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起重机等30余台机械不停穿梭,几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高大的车间主体已初具雏形。胶西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升金介绍,该项目占地76亩,达能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2亿元,利税3200万元,亩均税收在42.7万元左右。

这个研发生产聚氨酯弹性体TPU薄膜及膜材与基材的复合材料代替进口的高科技产品是胶州市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发展效益的实例。杨升金说,如今,在胶州市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现改革中,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产论英雄。

在胶西办事处项目评审会上,针对三秀新材料征地150亩的要求,杨升金提出企业的发展也要算好经济账、环境账、资源账:“容居率不得低于1.0,是我们项目洽谈的底线。我们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打破‘土地瓶颈’。”

图为胶州市企业研发实验室 刘伟 摄

随着发展步伐的提速,土地资源日趋珍贵,如何在“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间内产生最大化的收益,是胶州一贯坚持的“发展观”。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胶州市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科学统筹布局全市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刘建军表示,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树立长远眼光,坚持“亩产论英雄”,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用好“亩均效益”的指挥棒,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

中云街道地处胶州老城区,在推进胶州西部城区开发中,整合现有资源,盘活一处闲置的五层商务楼宇,成功引进上合国际医疗健康共同体项目,包括医疗器械展示、医疗城、健康管理培训,教育培训、金融与物流服务等相关板块,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永久性医疗器械展厅。

“已有218家医疗器械产业公司签约入驻,预计年内可发展20家规上商贸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中云街道党工委书记姜衍海介绍说。

胶州市洋河镇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总占地面积规划约1000亩,是向地下要空间的实例。“厂前区设计时,办公楼、研发创新中心、职工食堂等单体建筑下面,规划了约80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可以停放300多辆车。”洋河镇党委书记宋振祥告诉记者,洋河镇将“亩均观”贯穿招商引资全过程,近期同企业一道,对调油车间做了半地下车间处理,借助地下恒温储存花生油,有效节能降耗。

今年以来,胶州市发力高质量发展,践行“亩均效益”理念,对不符合产业规划和资源利用不够集约节约的项目,坚决不安排用地指标。目前,新签约项目100个,总投资额达1624.5元。胶州市规划服务中心主任宫红介绍,胶州市已着手研究制定《产业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从用地审批、土地供给等环节,科学设计,提高门槛。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发利用地下部分,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对工业企业的评价中,作为青岛首个试点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区市,胶州近日敲定了第二版评价改革方案,利用调整完善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展开2019年度评价。据统计,胶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9家,涵盖机械装备制造、服装鞋帽、食品加工、木器制造四大制造业集群和现代商贸服务业等。

责任编辑: 陈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