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工业互联网结出“科技创新果”

2020-05-26 12:00:4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健高

科技日报记者王健高 通讯员 苟小妹

“一列在线运行的动车组,设有数千个数据测点,传感器实时采集列车的运行状态数据,监测列车运行状况,每10秒就向地面发送一次数据。”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系统运营主管工程师王川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车青岛四方利用动车组运行实时数据,并融合列车的制造履历数据、线路数据、运用数据、维修数据、自然环境数据等,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出动车组关键部件故障预测模型,能够在发生故障之前对故障进行预测、预警,从而提供维护建议。目前,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已上线应用近100个故障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技术,每年能成功预防故障隐患数百件。

这是青岛市城阳区放大资源禀赋,聚力科技创新,加速工业互联网布局带来的成果。

图为“复兴号”生产线    受访者供图

目前,抢占“新基建”,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制高点,城阳区主要从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工业云平台建设、培育试点示范典型、构建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李惠娟副局长介绍,利用云平台对企业各个数据流进行整合,实现高效管理、智能决策是一个重点。例如中车股份、青特集团等企业,通过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对生产、管理数据的统一交互处理,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有着“动车小镇”之称的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着力打造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正在向青岛轨道交通5000亿元产业集群裂变。

“按照智能工厂规划,我们建成了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在企业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打造公司信息化环境下的持续竞争优势。”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部副部长孙华介绍,“以数字化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实现了高速动车组数字化设计、制造、运营和服务。”

在中车四方的动车组生产线上,从车体焊接、转向架装配到总装调试、运行维护,数字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整车维修履历,开展“一车一档”管理,利用采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产品故障预测,实现企业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其中,动车组智能运维平台已经成为成为护航动车组运行安全的新“神器”。据介绍,中车四方每天有1300多列动车组运行在全国各地,这1300多列动车组,每列车每天的运行状态数据,都会实时传回到企业数据中心。

在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通过进行产品数字化制造平台的基本搭建、主要模块功能实现和基础框架建设,实现了智能营销和服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智能决策等现代化服务能力和功能。“通过MES、PLM、ERP等系统与制造现场数据的互联互通,依托于整个价值链的数据化及物联网的应用,实现工艺、质量、能源、设备、生产、效率信息的收集和诊断,实现智能生产。项目实施后,整体研发效率提升33%,研发成本降低30%。车间实现生产智能制造后,一线操作者配置比例降低65%,单线生产率提高4倍。”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城阳,聚力科技创新的企业正如雨后春笋,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期,着力实现跨越发展。城阳区的青特集团等17家企业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海利尔药业等11家企业入选山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中车四方股份等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经青岛市工信局认定的工业互联网“555”项目累计达到46个,占青岛市的13%;近年来,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省、市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项目)90余个。

责任编辑: 张琦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