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近亲繁殖”应置于聚光灯下

2020-06-30 17:03:4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曦

陈曦

最近一些涉及教育公平的事件被曝光,深深触痛了大众敏感神经。网曝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一女生保研造假被保送至中科大,其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且几度“挂科”,但她在大一就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大二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出了被SCI收录的论文。“挂科”却顺利保研,背后离不开身为大学教师的父母的“操作”,不仅以补考缓考成绩进行伪造,还涉嫌以专业优势为其在论文、专利上“锦上添花”,如果没有网友曝光和集体声讨,又会酿出一场“偷走别人人生”的闹剧。

高校是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在研究生推免过程中出现违规“加塞儿”现象,让这片净土蒙尘。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学生就读的学校就是其父母的供职单位,父母拥有在学校治理和学术领域的话语权,他们的子女天然获得了更多教育和科研资源与机会,客观上也为子女学习、研究和升学方面谋取私利打开了方便之门。

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利用职权的“羽翼”,通过作假手段“庇护”子女成长。同时,他们又把科研当作向上攀爬的捷径,其实是置子女于畸形发展的一条“险路”。这不仅泯灭了子女自我成长的可能性,还贬损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的声誉,漠视了寒窗苦读得来的学问价值和为之付出的汗水,不啻为一种低层次的“近亲繁殖”,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更是对科学研究的一种亵渎。

科研可以成为人进阶的敲门砖吗?当然可以,但前提必须是自己努力取得的。很多学校都有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计划,很多学生在其中最大的收获不是科研成果,而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反之,为了孩子的锦绣前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这种“神助攻”则是一种赤裸裸的作伪。科研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是人性丑陋的遮羞布,如何走好科研之路,从业的家长和孩子都该好好想一想。

西南交通大学的老校长茅以升一生坚守“求实创新”的教育思想,而以他命名的学院却出现弄虚作假的行径,颇有些反讽意味。真实性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在子女身上弄虚作假,还如何保证科研人员自身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初心?科研无捷径,在科研方面可以宽容失败,但绝不能容忍不端和失德。选择做一位具备科研道德的人,首先要求具备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规则意识。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也应担负起认真输导、严格审核的责任,一些甚至“不可能”的科研成果都能落在孩子身上,显然审核责任也有所失位。高校要在各类推免、直博和研究生招考中,对选拔各类信息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特别是对有本校教职工子女亲属参与的,更需要将可能出现的“近亲繁殖”置于聚光灯下,以便接受全社会的审视和监督。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