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圈融合,杭州要建AI无限想象之城

2020-07-07 18:40: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洪恒飞 王思思 江耘

洪恒飞 王思思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近日,杭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作为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创新载体,该研究院未来主要瞄准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三大主线,支撑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7月2日,杭州市召开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

“研究院由市科技局和浙江大学共建。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转型、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尤其要加强人工智能平台体系和生态圈建设,促进科研院所和高新企业的创新合作。”杭州市科技局局长赵喜凯如是说。
2019年10月17日,科技部复函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此后2个月,杭州相继成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领导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出台相关行动方案和政策,召开建设动员大会,实现了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开局。
2019年,杭州市共有纳入省统计的规上限上人工智能企业212家,实现营业收入115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6%。
“在城市方面,助力杭州滨江城市大脑;在金融方面,与浙江农信共同打造“浙江农信行社云”,服务全省 81 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说,我们通过 AI 服务百行百业,与政府、行业、客户共创智能未来,不仅需要利用新技术赋能更多的行业,还需要在整个产业链和生态上实现新的融合创新。
除此以外,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技等企业开展了视觉智能技术研发并试点应用,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率先在杭实现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华为杭州研究院以车载移动计算平台为核心开展自动驾驶研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融合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的杭州,广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工业互联网、智慧安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针对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潘云鹤认为,杭州要依托政产学研的优势,做好人工智能的宏观环境建设,抓住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中间的无人区,努力创建中国人工智能的窗口。
“学校科研团队不久前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近千例甲状腺结节病人的蛋白质组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发现了区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物的组合,有望大幅提高良恶性判断的准确度。”对此,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表示,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将继续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量子计算等进行“跨界融合”,在疾病演化预测算法、临床质谱大数据、量子机器学习、社会网络计算等前沿领域挖掘创新生长点,助推杭州市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赵喜凯表示,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都在杭州市内,此外,杭州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工业控制技术等4个人工智能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了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科研生态日趋完善。
根据科技部批复和行动方案,杭州已擘画发展蓝图,力争用五年时间,在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产业智能化转型、社会治理智能化应用等实现全国领先。比如培育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10家以上,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专精特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以上,在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软硬件等产业上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表示,杭州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正迎来疫情催生人工智能产业新蓝海、城市治理进入智慧治理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拓展新空间的黄金机遇期,将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聚焦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三大重点,大力推动试验区建设,加快构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杭州高地”。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