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时代前沿,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有点热

2020-11-27 20:36:3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青藏高原地形地貌与植物如何协调演化?马铃薯能否用种子而不必是薯块繁育?如何用分子和矿石证据探究北半球生物地理格局?

为推动我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研讨学科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吴征镒科学基金会、云南省植物学会承办的2020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11月25至28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举行。

11月25日,2020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讨会暨第十四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幕。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本次会议以基因组时代的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为主题,邀请19位国内著名专家和优秀青年学者,介绍学科的重大进展和发展前沿动态,组织了128篇论文报告,其中有36篇来自青年学生。共500多人参会。

“热度大大超过了预期,让我有点激动。”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在目睹研讨会盛况时说。

与会人员在参观展览。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26日上午,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浙昆研究员以《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多样性与高原地形地貌的协调演化》为题,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以《红树植物演化的基因组机制》为题,中山大学吴仲义教授以《新冠病毒的起点,传播与控制:从演化观点看问题》为题,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以《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机遇和挑战》为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以《优薯计划-基因组学指导的马铃薯绿色革命》为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吕雪梅研究员以《生态位的分化和竞争驱动种群适应性进化》为题,分别做了大会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影响深远。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牛洋副研究员在做《采挖活动影响野生植物的伪装色彩进化》专题报告。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研讨会还以植物分类、植物生物地理学、植物进化生物学、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方向,组织了植物分类与资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物种形成和适应性进化等专题研讨分会场。在大会青年学术论坛上,遴选出青年学者做学术报告,报告人通过网站提交口头报告摘要,由组委会遴选,并对青年学者报告进行评选,颁发“青年新秀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需要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科的参与,也是我们服务人民生命健康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研究员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参会,表明学科“兴旺发达”。他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能够享受学术大餐,提升自己学科领域的认识,进一步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未来农业发展,服务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在做《优薯计划-基因组学指导的马铃薯绿色革命》大会报告。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近60年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立足中国热带,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致力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摄

“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研究员介绍说。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