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礼丨科技创新,让彩云之南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2020-12-23 20:39: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赵汉斌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2019年疫苗企业批签发量位居全国第一,发布三七、天麻等一批中药材国际标准,大型铁路养护机械、乘用车柴油机、烟草柔性制丝设备等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锡、钛、铟等金属新材料的产品开发及快速产业化取得重要突破……


这是“十三五”期间科技支撑云南创新发展众多“榜单”的一角。

记者23日从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全社会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从2015年的109.4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20.5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61件提高到2.85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52.82亿元增长至82.82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49.6%,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不仅实现了科技创新助力全省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高俊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截至2019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72户,销售收入达4450.6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接近8000户。

云南省围绕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扶贫等开展技术创新,累计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余个。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滇中引水关键技术研究、绿色硅材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一批重大项目立项实施。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以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是云南科技创新支撑发展的两幅最美图景。截至2019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67.66亿元,首个国产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我们还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突出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两个关键环节,强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突破多项农业领域核心关键技术!”高俊说。

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615”荣获2019年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丽粳9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了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单产纪录;选育出国内外独创的热带及亚热带高油玉米种质;自主培育出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新品种“云上黑山羊”;育成的滇池金线鲃“鲃优1号”实现了云南省水产新品种零的突破;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研究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建立了食用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全省累计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900余件,获得授权约500件。累计完成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67万亩,带动新增产值4.8亿元。花卉新品种数和种类居全国第1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高俊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科技创新工作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重要民生领域以及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键科技需求,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培育壮大云南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奋力谱写创新型云南建设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