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翻番”“六个显著” 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02-27 12:59:5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昊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我们打完‘十三五’收官战。‘双一流’建设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达成度高,实现了‘五个翻番’和‘六个显著’,整体水平进入中西部同级同类大学一流行列。”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在2021年新春贺词中说。

2020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与多位院士、专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在对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进行考评后认为,“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工作推进扎实有力,目标任务符合度和达成度高,建设成就显著,实现了五个‘翻番’和六个‘显著’,多个学科领域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脱贫攻坚等方面贡献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学科显示度等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整体水平进入中西部同级同类大学一流行列。”

从2016年到2020年,广西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通过实施系列综合改革和发展攻坚行动,完成了“双一流”建设周期任务

三大方案支持新改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办好广西大学高度重视,确定了“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2017年以来,先后批准印发《广西大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广西大学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部区合建”广西大学实施方案》,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西大发展。广西大学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建校“百年目标、三步实施”的路线图,聚焦“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与繁荣”四大特色,着力搭建“世界一流、国内一流、区域特色”三层学科横梁,树牢“工科登峰、农科闯关、理科崛起、文科振兴、医科兴建”五大学科支柱,大力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改革活校、开放兴校、环境美校、依法治校的方略。

面对全新的发展机遇,刘正东指出,新时代的广西大学要树立一流意识、“国标”意识和危机意识,克服自我封闭的“围墙思维”和广西高校中的“老大思想”,增强发展的动力和追赶的压力。广西大学深入贯彻实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十六字工作方针,对标“六破六立”要求,先后将“聚英才、得国奖、添平台、美校园”和“学科升档、学位升博、学园升级、学校升位”,作为“百年目标,三步实施”的前两步标杆性任务,带动全面发展。

为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广西大学先后推出人事人才、收入分配、教学质量、科研管理、机构编制、后勤服务等系列改革攻坚,努力改变一些人长期习惯的低层次优越感、低质量舒适感、低成效满足感,形成“跳起来摸高”的理念和机制。

办学质量的核心在学科水平。广西大学着力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广西独具特色、学校条件具备的方面打造特色优势,对资源配置分散、整体实力弱小、招生就业困难的学科专业进行整合撤并,二级学院从2016年31个整合为24个,本科招生专业从最多115个整合为67个。同时,布局了脑与智能科学、海洋药物、精密加工、机器人、高性能电机、蓝色能源、边疆经济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南海和北部湾珊瑚礁、国别与东盟区域研究等一批交叉学科群,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

“五个翻番”“数说”标志成果

——荣获国家大奖翻番。2016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5项,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打破了广西8年、广西大学10年未获第一完成单位国家奖的局面。2020年5月,郑皆连院士带领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成为与钟南山院士等一同获奖的全国10个团队之一。他主导设计的合江长江一桥成为世界第一座跨径超500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世界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等国际国内最高奖;主导设计的平南三桥建成通车,成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拱桥。王双飞教授团队解决了我国清洁化造纸和废水治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迄今唯一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引培高层次人才翻番。实施人才强校系列举措见效,2016年以来引进和培养“国字号”杰出人才46人,目前总数达到61人,是“双一流”建设前的3.4倍。

——争取博士授权点翻番。2018年一举斩获博士点9个,新增数为全国并列第二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从8个增至17个,一级学科实力显著增强。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位居全国前20%。

——高水平科研产出翻番。现在西大的深夜,许多教学和实验楼仍然灯火通明,广大教师投入教学科研的积极性高涨。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数,发表SCI论文篇数分别是2016年的1.6倍、2.6倍。2020年ESI高被引论文是2016年的4.9倍,大批成果转化为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科研和办学经费翻番。生均定额拨款增长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2019年科研到校经费、专利转让所得经费分别是2016年的2.6倍、3.7倍,2020年学校收入总预算较2016年增长近1倍。

“六个显著”体现发展新姿

过去5年,广西大学在党建思政、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办学基础条件及社会影响力等6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党建思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系列荣誉。入选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高校优秀网站”。

——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显著提高。实施教学效果不佳教师退出机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2016年的53.9%提高到目前的70.4%,专职实验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由64.2%提高到目前的73.5%。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广西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办学质量的根本标准,设定“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五有”领军型人才的目标。严格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使学生从“轻松混”向“拼命学”转变。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72项,2019年获得“挑战杯”全国一等奖,连续两届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6年以来累计培养3.9万名毕业生,近60%留在广西就业。2020年,广西大学首次招新生超过1.1万人,其中约85%来自广西。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成立农牧产业研究院,形成60多人的技术转化推广队伍。学校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新增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升级了中国—东盟研究院,设立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等部区级学术机构,省部级科研基地数量增加12个,“省部共建陆海新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加快。成功研发“吨糖田”甘蔗系列新品种,建成全球首条甘蔗混合汁膜法澄清绿色制糖生产线。一批咨询建议获得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批示。

——办学基础条件显著改善。规划和调整了校园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完成了900多亩湖塘和供配电、道路、天然气、停车场、体育场馆、厕所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学生宿舍没有空调的历史全部结束,教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大幅提升。新建的文化艺术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二期、第六教学大楼、多栋学生宿舍、物理大楼、省部共建材料实验室以及改造后的各类实验室等,建成一流本科实验室20个,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实验室35个,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昔日的乱搭乱建、废弃物堆场、臭水泥塘得到系统治理,成为宜学宜居的文化园林景观和市民网红打卡地。在全国首次荟萃了全国八大美术学院一流教授的精湛艺术,上百尊雕塑精品承载了90多年校史的厚重文化。劝学岛通过古色古香的知行书院、孔子授业雕塑和劝学励志的历代圣贤的书法手迹石刻,营造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环境。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成为全国50所获此荣誉的高校之一。

——社会影响力显著扩大。通过“双一流”建设、综合改革、部区合建及90周年校庆活动,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由2016年3个增加到目前5个,ESI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机构的排名提升了371位,在2020年上海软科最新“中国最好大学”评价中居全国综合类高校第43位,国内外知名大学来应聘人数明显增多。

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提出:“要把目光聚焦在‘研究型大学’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广西大学强化研究型教学,建立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2020年研究生招生数量是2016年的1.5倍,在校生研本比从0.29:1提高至0.44:1。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