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农林大宝“藏”男生桑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燃烧青春

2021-04-27 21:11: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胜伟 霍婷婷 张盖伦

通讯员 陈胜伟 霍婷婷 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来自西藏拉萨的桑珠,是浙江农林大学城市管理171班的藏族学生。

他阳光,帅气,笑起来带有几分青涩腼腆,被称作“大学生版丁真”。

桑珠来自西藏穷苦农牧家庭,克服重重困难考上大学。他成绩优秀、工作积极,是班级最早入党的同学之一。他还参与创建了“天边卓觅”公益支教团队,持续组织同学去西藏支教……

前不久,桑珠荣获浙江农林大学优秀学生最高荣誉——“红绿标兵”。

坎坷求学路,放牛娃追逐大学梦

桑珠,藏语的意思是万事如意,但桑珠的童年并不如意。

1996年,桑珠出生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藏雄村。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自然条件非常艰苦。

桑珠在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读书。早上7点之前,他和同学们就要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时就已经9点。每天放学后,他还要再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回家。

路很陡,很长,书包很重。但桑珠觉得,只要有书读,那就不是苦。

初中以后,桑珠上学不需要长途跋涉了。他考取了县里的初中,寒暑假才能回家。

但好景不长。初三那年,桑珠爸爸生了重病,妈妈要去照顾。此时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和5个年幼的弟弟。桑珠担起了长兄的责任,暂时放弃了学业,拿起镰刀,放起牦牛,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辍学务农的两年,即使是放牛的时候,桑珠也总是带着几本书。他太想念书了。

在全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下。两年后,桑珠又获得了学习机会。他珍惜在学校的每一分钟。全年级他最早起床,打包早饭,晨读后跑早操时才拿出来快速吃掉。中午同学睡午觉时,他拼命做题、复习。晚自修结束后,他一定会留到保安催他回寝室才休息。因为辍学时间长,上课听不懂,桑珠就拿着凳子到老师的讲桌旁,逼着自己听完全程……一年后,桑珠的成绩从年级倒数进步到了年级前列,荣获“优秀进步奖”。

凭着这份坚持,桑珠推动命运的车轮前行。

中考时,他同时被西藏最好的高中——拉萨中学和林芝一中录取。三年后,他又考取了浙江农林大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桑珠告诉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将更多知识带回西藏。

支教在故乡:越是艰苦,这里越需要我

2017年,桑珠进入浙江农林大学。

一开始,桑珠也有很多不适应, 为了尽快融入集体,桑珠努力抓住一切机会拓宽眼界、丰富阅历。

他是学生干部,也成为学校各项文艺和体育活动的“常驻嘉宾”,拿到过各种各样的奖项。他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

2019年6月,桑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从小,桑珠就有个梦想。想要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支教,就是桑珠传递能量的重要方式。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的乌玛唐乡第六组,是一个教育落后的村子。在桑珠前来支教前,这个村从来没有一个人考上过高中。

2015年,还在读高中的桑珠就开始到这里支教,支教之初,主要面向亲戚家的小孩。渐渐地,周围的小孩也来到桑珠教学的地方“蹭课”。

孩子多,而且基础不一样,光是备课,就要花费桑珠大量精力,常常要备课到半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支教工作,桑珠还参与组建了“天边卓觅”公益支教团,和其他大学生一起在西藏的墨竹工卡县扎雪乡开展支教活动。

前往扎雪乡的道路十分险峻,随时有山石滚落,第一次支教就吓退了几名大学生。支教点桌椅不全,还没有灯。但是桑珠觉得,越是艰苦,越说明这里需要他。

在西藏支教期间,桑珠是一名“全科教师”,需要同时教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课程,还要照顾孩子们的饮食。

在桑珠的课堂上,不仅有书本上的概念、课文,还有他自己收集到的诗歌、故事和典故。“这些是孩子们爱听的,故事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快乐。”桑珠还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桑珠老师”的学生。在桑珠的倡议下,浙江农林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西藏支教的队伍。

“我是一名党员,我要用自己所有的能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桑珠即将毕业,他说,毕业后他将回到西藏,继续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点亮藏区儿童心中的希望和梦想。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