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紧盯整改不到位等问题——“被督察对象怕曝光什么,我们就要曝光什么”

2021-07-26 20:17: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禾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对督察整改不到位的,我们会紧盯不放。对曝光的典型案例,持续跟踪报道,直到问题解决。”在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指出,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被督察对象怕曝光什么,我们就要曝光什么”,这样有利于传导压力,更好推进工作。

2021年4月6日到5月9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了对云南、江西等8个省(区)的督察。截至6月底,受理转办的2.9万余件群众举报,已办结或阶段办结的约2.79万件。

“弄虚作假不管手段多高明,最终都会被发现”

徐必久说,在督察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问题,也有整改反弹、整改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云南杞麓湖“抱团造假治污”案例,是近些年所发现的造假案中“登峰造极的”。

杞麓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水质长期为劣V类。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下沉督察中发现,玉溪通海县在杞麓湖污染治理工作中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假象。

徐必久说,在督察进驻期间,督察组发现杞麓湖周边有很多违反常识的情况存在。“事出反常必有妖”,通过对湖岸、围栏工程、生态调水工程等深入调查,最后查清了弄虚作假的情况。

根据7月8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杞麓湖污染治理弄虚作假等有关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该造假治污案存在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等贪腐问题,问责名单涉及29名官员,玉溪市委、市政府等6个责任单位。

“弄虚作假不管手段多高明,最终都会被发现。”徐必久强调,杞麓湖造假治污案是有设计、有谋划、有工程、有方案,政府、企业、个人联手的造假案件。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严肃查处、严惩不贷。

已建立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自2015年中央环保督察试点以来,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23.7万余件,绝大多数已办结或阶段办结。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问责党政领导6000多名,其中省部级干部近20人、厅局级干部900余人、处级干部2800余人。

徐必久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督察的重点。一些地方没有及时转变,片面追求GDP快速发展等,“对污染企业下不去手”,有的甚至成为污染行为的“保护伞”。

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对督察中查实的问题,不只是靠督察进驻这一个时间来做的,而是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进驻前两三个月,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摸排问题了。”徐必久透露,在督察进驻前,很多问题的线索、证据链已经固定。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是靠临时突击来蒙混过关,肯定是不行的。

督察并非只有“眼睛看、鼻子闻”这样的传统手段,科技也发挥了支撑作用。比如大尺度、长时间的卫星遥感解析,无人机航拍及快速检测等手段,能迅速、准确地查明生态环境问题。

“为落实督察整改,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徐必久说,包括指导编制督察整改方案,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重点盯办、建立定期报告抽查制度等督促地方抓好整改落实;建立验收销号、开展督导约谈和专项督察、督察“回头看”等措施保障整改落实;通过整改效果公开,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接受群众检验等。

责任编辑: 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