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原实际搞科技 “羊教授”让科研粘泥土、接地气

2021-09-27 18:14:4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蕴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

侯生珍,青海大学教授、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羊产业研发转化平台首席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30多年扎根高原,俯下身子在羊圈里搞科研,他身上的羊粪味儿早已渗透到了骨头里,牧民们亲切的称羊教授’。从青春到华发,以草原为家,以科研为重,他将辛勤耕耘的科学论文写在广袤的草原上,探索出草平衡的新路径,实现了藏羊生产两年三胎重大突破,构建起优质高效集约的藏羊技术生产体系,推动青海高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9262020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主持人宣布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侯生珍并播放事迹后现场响起经久不衰的掌声

身披火红绶带荣膺至高荣誉主席台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为侯生珍颁发证书令这位牧民的“贴心人”“羊教授”朴实无华的科研工作者感慨万千

多年的科研探索侯生珍深刻理解立足高原实际搞科技的重大意义,他认为只有让科研沾泥土、接地气,久久为功,把论文写在广袤大地上,科技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有效落实到民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侯生珍。祁国彪 摄

藏羊是青海省优势产业和延伸产业,必须解决好生产生态的协同。从事畜牧业生产和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侯生珍藏羊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发期,常年奔波、蹲守于高海拔牧区的羊圈。严冬枯草季,为获得藏羊生产第一手资料,在凛冽的寒风和高寒缺氧条件下试验羊群研究数据的采集,深挖藏羊生产性能。虽经历了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但任何艰难困苦都未让他和他的科研团队退缩。最终通过艰苦的科学实践和原始创新形成的以藏羊高效养殖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加快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业界公认的重大贡献。

该技术以解决高寒牧区藏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为切入点,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技术集成了推动藏羊高效生产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果创新。

这一成果在国内首次研发、集成了藏羊不同生理阶段精准补饲技术和藏羔羊的早期断奶技术,实现了藏母羊高效繁育(二年三胎),母羊繁殖率提高了50%,6月龄藏羔羊平均活体重提高了112% ,羔羊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羔羊出栏时间缩短了12个月,使天然草场放牧压力和当年载畜量减少50%,助推了高寒草地生态保护新模式的建立,用技术手段破解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与草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固有矛盾,是藏羊养殖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成果被青海省各类涉农规划列入,先后在青海省6州牧区得到大面积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在全省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整合了牧业所有生产要素,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科技扶贫,第一产业“造血”帮扶了贫困户。以100只母羊为核算单位,比传统养殖多增加3万元左右,全省带动贫困户2760余户。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科学图村全村有132户469人,贫困户56户172人,全村有28户贫困户年均收入达3.3万元,实现了牧区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和增收致富。累计推广新增效益30多亿元,成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藏羊高效养殖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集中攻克影响藏羊高质量生产诸多瓶颈问题,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双丰收的生动写照。侯生珍对记者表示

没有假日,没有周末侯生珍的足迹,踏遍了青海省六州28县顶烈日、冒风寒,风里来、雪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的常态。侯生珍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板凳须坐十年冷,此身常念黎民艰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既要紧跟时代热情如火,又要独立寒秋清湛如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属于全省科技工作者。我坚信这种鼓舞鞭策将化为全省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推动新青海建设的新起点。

责任编辑: 陈可轩